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戰33次,泰國僅贏4次,誰是泰國最大的剋星?國人都想不到

大戰33次,泰國僅贏4次,誰是泰國最大的剋星?國人都想不到

在東南亞,有兩個鄰國,在歷史上,關係比較奇特。這兩個國家,一個是泰國,另一個是緬甸。

之所以說他們關係奇特,不僅是兩個國家都信仰佛教,更重要的是,從明朝早期開始,緬甸和泰國開始了長達數百年的戰爭,其中較大的戰爭,以萬人規模計算,兩個國家之間爆發了33次的衝突,其中緬甸勝利了29次,泰國僅僅取得了其中4次的勝利。所以說,那個時候的緬甸,說他們吊打泰國,一點也不為過。

緬甸竟然能夠屢次打敗泰國,估計在今天很多人都不是太相信,要知道現在的泰國,經濟發展還不錯,一度擁有「亞洲四小龍」的稱號,比起貧窮落後的緬甸來說,強了不知多少倍。但事實是,歷史上的緬甸曾是泰國最大的剋星。

說起緬甸的歷史,在北宋之前,一直處於分裂的狀態。北宋時期,這裡建立起了一個統一的蒲甘王國,但是好運不長,在元朝的時候,蒲甘王國飽受元朝的打擊,又重新陷入了戰亂和分裂之中。直到明朝早期,在公元十六世紀的時候,緬甸才重新統一,進入了史稱的「東吁王朝」時代。

緬甸統一了,統一之後的緬甸,感覺很寂寞,因此很快將目光瞄向了自己的鄰國泰國。那個時候的泰國,可謂是太平盛世,正處於繁榮的大城王朝時期,這讓緬甸看起來很不爽,就有了想搶掠一把的念頭,發個小財。

緬甸人說打泰國就打泰國,他們也是有著自身的優勢。當時緬甸的軍事組織是「兵農合一制度」。說白了,他們的士兵平時為民,戰時為兵,召之即來,揮之即去。

這一點在《清史稿》有關緬甸的記載中有著較為詳細的描繪:「緬人素不養兵,有事則於所屬土司諸寨籍戶口多寡出夫,名曰『門戶兵』。自雍籍牙據阿瓦,蓄勝兵萬人,一人給以餉四十兩,其餘派夫如故。每戰則以所派土司濮夷居前,勝兵督其後,而以馬兵為左右兩翼。」

從這段記載中可以看出,緬甸的軍事武裝非常簡便,一個號召便可以動員出強大的戰鬥力量,所以在對外戰爭中就非常任性,看不慣你就要打你。從公元1548年開始,緬甸就打上了泰國的主意,為了發動戰爭,他們找了一個很搞笑的借口,說是聽說暹羅(泰國)盛產大象,其中有幾頭珍貴的白象,但是沒有給緬甸表示一下,因此必須要教訓對方一番。泰國聽了也是一臉懵圈,這不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嗎?沒辦法,只有接招,由此緬甸和泰國的戰爭開打了。

當時緬甸東吁王朝的國王是莽應龍,他率兵攻入泰國,攻佔了泰國的都城大城,掠奪了一大批金銀珠寶,佔到了大便宜。而泰國這裡,面對緬甸的入侵,幾乎是潰不成軍,在此後的數百年時間裡,泰國僅有的幾次勝利,和兩個人有關,一個是納黎萱,一個是鄭信。

納黎萱不多說了,他和鄭信一起,被評為泰國歷史上的「五大帝」之一。而鄭信,是華裔後代,他率領泰國軍隊,打敗了緬甸的入侵,建立了輝煌一時的吞武里王朝。

當時間走到了十九世紀的時候,緬甸遭受英國的入侵,從此一蹶不振。而泰國在國際舞台上左右逢源,一直保持著獨立的狀態,即使在二戰期間,也能夠獨善其身,算是笑到了最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慕楓歌歌 的精彩文章:

此國備受欺辱,曾依附德國,被沙俄統治,如今政府還給窮人發錢
此人靠啥?讓宰相陪他一同造反,最後讓一大帝國加速滅亡

TAG:慕楓歌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