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隆基為皇位殺三子,為何那麼放心安祿山,難道真是楊貴妃作祟?

李隆基為皇位殺三子,為何那麼放心安祿山,難道真是楊貴妃作祟?

天寶十四年, 唐玄宗李隆基為安祿山的長子賜婚榮義郡主,作為父親的安祿山自稱病重,並未進京出席長子的婚禮。數月後,原本「病重」的安祿山自范陽起兵,打著討伐逆臣楊國忠的名號,率十五萬兵馬日夜兼程,自薊城南下。消息傳到驪山華清宮中,李隆基直言荒謬。數日後收到平原郡太守顏真卿送來的摺子,李隆基方才如夢初醒。至此,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正式拉開帷幕。

李隆基,這場混亂的關鍵人物,他是爺爺是唐高宗李治,奶奶是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則天,父親是兩次登基的李旦。生在這樣的家庭,李隆基自然也不是什麼不懂權術的人。 唐隆元年,臨淄王李隆基攜手太平公主,扳倒了以韋後為首的韋氏家族,逼登基不過數月的李重茂傳位給安國相王李旦。三日後,李隆基被立為太子。儘管韋氏已死,然而朝堂上卻有太平公主與太子李隆基針鋒相對。李旦頭痛不已,三年後直接將皇位推給了李隆基。

李隆基的登基,雖不如玄武門事變出名,但其中的恨絕卻不在祖爺爺李世民之下。自登基以來,李隆基一刻都沒有忘記帝王術。他對權臣敢放權,但從不令任何一個人逃離自己的掌心之外。太子與宰相相互制約,文臣與武將互相牽制,權貴世家與科舉寒門相互約束。儘管朝廷錯綜複雜,但一切都在負責中找到平衡。李隆基作為這一切的幕後操縱者,令每一方勢力不至於弱勢,但又沒有強勢到不需向李隆基盡忠的地步。

對於威脅自己王位的人,李隆基從不心慈手軟。寵妃武惠妃和駙馬楊洄構陷有幾個皇子會威脅自己皇位,李隆基當即下了三道旨意,賜死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此後李亨成了太子,也未能逃過李隆基的火眼金睛,有消息傳李亨與皇甫惟明節度使往來密切,恐商議大事,而太子妃的哥哥韋堅也牽扯其中。為擺脫父親的懷疑,李亨不顧多年情誼,匆忙與韋妃和離。

對於親兒子都百般防備的李隆基,為何對安祿山那般放心,難道安祿山的乾娘楊貴妃真在其中作祟?

據《新唐書》所寫,李隆基晚年的異常反應,是因為他老年痴呆。因此在所有人都看出安祿山的不軌之心後,他依舊看不出絲毫不對。在大唐的皇權爭奪中,兒子不可信、老婆不能信、姑姑、舅舅同樣信不得。在這樣環境中長大的李隆基自然也是「六親不信」,楊貴妃再得寵,也不會令他忘了江山。可李隆基把三鎮之雄兵集與一人之身,令天下無人能制約安祿山卻是不爭的事實。

關東地區的三軍,無論交到誰手上,李隆基都不會放心。在這種情況下,安祿山站了出來,他說:我就是您最忠心的狗,我只認你,連太子都不認。李隆基需要一個人擔負鞏衛皇權的職責,正是這番話令他將這個神聖的職責交給安祿山。這個職責太大了,必須令所有人都對安祿山「敢怒不敢言」,而三鎮之雄兵就是安祿山的底氣。

在李隆基看來,安祿山一家人的身家性命都在自己掌控中,他不會也不敢做出動搖大唐江山的舉動。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安祿山一家在安史之亂中都死於非命,且惡臭萬年。如果安祿山看到這樣的結局,想來當初無論如何也不敢衝動。可惜李隆基千算萬算,卻沒有算出安祿山是個沒有遠見,沒有自知之明的人。

聰明反被聰明誤,李隆基一生聰明,機關算盡,將帝王術玩到了極致,卻高估了安祿山的理智,釀出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可悲又可嘆!

參考資料:《新唐書》、《舊唐書》 編輯:陳彥君 配圖:周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哥說史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初登皇位,本想讓開國功臣善終,因一人之死,屠遍滿朝重臣
劉伯溫真是胡惟庸所殺?死前留給兒子的一句話,其實就是真相

TAG:寶哥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