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玉米即將和國際市場接軌,對農民來說有什麼好處?
提要:中國玉米和國際市場接軌,對國內玉米市場有何影響?
在2017年年尾受當時還是中國農業部的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原副組長,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原副主任陳錫文提出建議:按生產成本加補貼的辦法,小麥、稻穀實行「市場定價,價補分離」政策,水稻每畝補貼100-150元!從那時起,「市場定價,價補分離」我國糧價同國際接軌的說法就沒有斷過。如今又傳出了我國玉米價位要同市場接軌的說法,那麼由此我們產生兩個疑問:1、我國糧價真的會同國際市場接軌嗎?2、如果屬實的話,對於農民有什麼好處,國家有什麼好處?
我國糧價是否會同國際市場接軌?
如今來看,當前我國市場的大多數種類的糧食價位還是要比國際市場價位略高的,短期內同國際接軌還是有一定的難度。比如說我國大豆價位要比國家大豆價位高出每噸300元左右,國內玉米價位比國際玉米價位高出大約每噸100元,而水稻、小米等農產品也同樣如此,雖說除了大豆之外的其他農產品進口量並不大,而且還實行了配額制度,但是同國際接軌在短期內還不太具備實施條件。
首先,由於國內糧價偏高的現實,一旦國際接軌,必然導致農民利益受損,那麼為維護農民種糧積極性,則必然要為農業提供大量財政補貼。在當前政府沒有做好這方面準備之前,我想政府不會貿然實施該方案。
其次,當前我國糧價真正同國外糧價差距較大的是大豆,而像玉米、小麥、水稻這樣的農產品我國自給率高,而且同國外糧價差距很小,雖說這些糧食在原產國很便宜,但是到我國加上關稅運費等其實同我國本土的糧食差距已經很小了。因此,短期內來說國家不會再對糧價做過多的調整。但是長遠來看,在加入世貿組織之後,我國糧食價位同國際接軌的步伐卻是不曾中斷。
如果糧價國際接軌有什麼影響?
在前面也有提到,當時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原副組長農業部的陳錫文就積極推動糧價市場定價的策略,能夠從一位如此人物嘴中說出的話,自然不是憑空出來的。科學興農人物之所以我國提出了糧價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的辦法,初衷自然還是提高我國糧食競爭力,在如今經濟市場環境下,我們的糧食價位由於我國特殊政策性背景,市場發揮的調節職能非常弱,比如說像前幾年的玉米明明知道國內已經供過於求,但是國內依舊大量生產,反之大豆卻在大批量的進口。
在發揮市場調節自動能力之後,發揮市場自主調節能力,將市場的供給行為交給市場一部分,從而優化供給。而且對於農民來說,種植方向也更為明確,不再是政策指向什麼作物就去種植什麼作物,而是市場什麼作物有前景種植什麼。
當然毫無爭議的一點是,在國際接軌之後,我國的糧價不免要遭受一定的市場衝擊,為此我們也有必要政策性的提供補貼,使得我國的糧食更具市場競爭力,能夠產的出,賣的出去。如果今後真的實現國際接軌,那麼農民而言也不必擔心,必然會有一定的補貼的。
※梔子花有了花苞卻不開花,問題出在哪裡了?
※露地栽培辣椒種植技術及田間管理要點
TAG:科學興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