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省幾十萬兩白銀,皇帝辭退大量底層員工,引發暴動,丟掉皇位

為省幾十萬兩白銀,皇帝辭退大量底層員工,引發暴動,丟掉皇位

歷朝歷代在統治初期,都會對前朝的失敗進行總結,一個國家的政府設置是怎樣的,對國家的長治久安非常重要,比如說在漢朝時沒有科舉制度,選賢才要通過舉孝廉,對於國家選拔人才來講這不算是一個好制度,後來有了科舉制度,全國無論什麼出身都可以靠才學金榜題名走上仕途之路,一定程度上就緩解了階級矛盾,而且還真的造就了很多治國人才。

不過都去讀書考試、改變命運了,也有個問題,那就是讀書的人太多,考生一年比一年聰明沒地方安置怎麼辦,這麼多人當不上官就是閑散人員,保不齊有對國家不滿的,搞點「恐怖主義」,念過書的人搞破壞威力最大,於是有些朝廷不得不安排盡量多的職位來安置,造成國家機構繁冗,財政壓力巨大,稅收都被不幹活的人吃了。

當然封建社會的政府龐大也不光是因為讀書人無法安置這個原因,有的時候出於皇帝自身利益考慮,還有政治理念不同,也會做出精簡機構或者擴大政府的決定。不過一般做出裁員這個決定,會帶來很大的影響,沒幾個人願意每天變更制度遭到很多人反對,今天我們來講幾個關於皇帝裁員的歷史。

李世民作為一代明主發現了效率高於人海戰術的秘密,人多了就會養些閑人,倒不如用少數效率高的人員還能夠節省開支。但是唐初時期很多人跟著李世民建國的功臣被裁了,貌似會影響皇帝的信譽,落得個過河拆橋的名聲,房玄齡是貫徹裁員政策的主要人物,他一開始頗為不解,越是遇到困難越是疑惑。唐太宗說人君當以天下為公,裁員是為百姓而想。

唐朝的強大不言而喻,與此相反的就有贏弱的宋朝。宋朝官府機構設置的冗繁是出了名的,宋朝當時流行一個詞叫「奉祠」,就是拿錢不幹活,好像是去主管了一個道觀,實際上就是回家呆著。這種觀念給宋朝帶來十分大的財政壓力,而宋朝為了中央集權,很多官員的權力被一分為幾,原本一個人可以解決的事幾個人一塊兒,既低效又麻煩。

不過其實裁不裁員要看怎麼看,反正皇帝認為自己的制度對自己最有好處就是了。但對於下層人民來講,當然不願意包養一群好吃懶做還不辦事的人,不裁員皇帝累一點,裁了員百姓高興一點,當然得在沒有貪官污吏和社會腐敗嚴重的條件下。

到了明朝,朱元璋是個只信任自己人的人,因此他得把朱家的千秋萬代怎樣過活都想好了再死。別人可以餓著,我朱家人絕不能餓著,於是他讓每一代朱家人都有免費俸祿吃。不過一個再小的家庭如果不計劃生育,在幾代或者幾十代之後都會以幾何級數量增長。1562年,全國供奉400萬石,老朱家就要領800萬,嚴重赤字,看來朱元璋讓老朱家都吃飽的願望落空了。

朱家人餓肚子大不了自己去幹活,但同時餓肚子的還有百姓和別的明朝官員,為了節約成本(一年省下幾十萬兩白銀),崇禎繼位後聽信大臣建議大量裁撤驛站。這一下子在驛站上班的人全都沒了工作,國家也沒有撫恤之策,要回家自謀生路,國家也沒有撫恤。沒了驛站,官員不巡視了,再加上又西北又鬧災荒,無業人員開始暴動了,因為吃不上飯要揭竿而起,這是舊社會的必然,沒商量。裁撤驛站這件事大概是明朝政府最後悔的事了。

在被裁的眾多人之中有一個很有名的人,他叫李自成。是明朝親手製造了一個毀滅自己的兇手,崇禎皇帝最後被逼得煤山上了吊,不是亡國之君卻做了亡國君。讓人十分感慨。不過進入現代社會,我們自己應該怎樣看待裁員這件事呢?每一個人早晚有一天會離開自己的崗位,但一定要不斷的學習,跟上社會發展的腳步。至少要保證自己自食其力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古文化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最崇高的一代人,腿殘疾住牛棚,不要強國高薪,只要祖國強大
中國最經典的一場戰役,創中國先河,奠定中國最重要的的一個帝國

TAG:歷史古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