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人們能否善待智能機器人?仍有一些人缺乏同理心

人們能否善待智能機器人?仍有一些人缺乏同理心

2017年,奧地利的一場科技展上,展出了一個名為「薩曼莎」(Samantha)的智能機器人,她擁有人類女性的體貌特徵,面容姣好、身材高挑、碧藍色的雙眸格外撩人、微微捲曲的一頭黑髮長過肩頭,可以說是一位千嬌百媚的美人。「薩曼莎」可以與人們進行一定程度的交流,話題涉及了浪漫、愛情、幽默、娛樂、勵志、哲學等等,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薩曼莎」可以與人們建立「親密」關係,其模組化的電腦系統會「感受」到人們的觸碰、且做出恰當的回應,這種親密的互動不斷升級時,「薩曼莎」的反應也會節奏一致的升高和熱烈,最終,她與親密的朋友會獲得一次美好的體驗。

然而,展出的過程中,參觀者們對待「薩曼莎」的方式引發了一場激烈的爭議,他們無所顧忌的破壞「薩曼莎」的手臂、一條腿、比較敏感的地方、還折斷了她的兩根手指,現場的工作人員塞爾西.桑托斯(Sergi Santos)十分憤慨,他認為參觀者們對待「薩曼莎」的方式極為粗暴和麻木,如同尚未開化的野蠻人一樣。網上的一些人認為,「薩曼莎」僅僅是一個機器,與庫房裡的播種機、廚房裡的微波爐、手裡的智能手機沒什麼區別,人們可以把一部手機摔個粉碎,為什麼不能折斷「薩曼莎」的兩根手指?而另一些人認為「薩曼莎」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機器」,她擁有人類的形象、可以與人類進行一定程度的交流和互動,這意味著她擁有了一部分的「人格」,因此,「薩曼莎」應該得到人們的善待。

(智能機器人)

美國心理學家西蒙.科恩(Simon Baron-Cohen)認為,之所以人們會做出一些比較殘忍的行為,主要因為他們缺乏「同理心」——同理心是一種正確感知他人的感受、且對他人的感受進行共情性回應的心理能力,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感同身受」,同理心是親社會行為的一項重要因素,比如一個缺乏同理心的人不會關心和幫助別人——虐待小動物也好、犯下滔天大罪也罷,這些缺乏同理心的人往往會「去人性化」和「物化」受害者,不把受害者看作一個「生命」、或當作和自己一樣的人類,他們會殘忍的對待小動物和人類同胞,也會粗暴的對待智能機器人。

不過,人工智慧領域的一些專家認為,「薩曼莎」的遭遇不能簡單的歸因於參觀者們缺乏同理心,更關鍵的一點在於「薩曼莎」的情感-情緒表達能力並不出色,所以,參觀者們與「薩曼莎」的互動過程中,其同理心並未激發、一直把「薩曼莎」看作一台機器。從某種層面上而言,人們對待「薩曼莎」的方式,類似於人們對待昆蟲的方式,昆蟲幾乎無法表達任何的情感-情緒(即便它們有所表達,人們也無法理解),因此,人們在認知的層面上明白昆蟲是一種小動物、它們也是「生命」,可人們常常以極為殘忍的方式對待它們——小孩子們會揪掉昆蟲的翅膀和長腿、大人們可以把拍死昆蟲視為一種消遣活動。

(智能機器人)

田納西大學的計算機科學教授布魯斯.麥克倫南(Bruce MacLennan)認為,如果智能機器人與人類互動的過程中,可以用一種契合於文化、情境和語境的方式表達情感-情緒,那麼,人們對待智能機器人的方式會大幅改觀,哪怕一些人無法接受智能機器人也是一種「生命體」,可他們的同理心會被智能機器人的情感-情緒所激發、進而他們的行為會「親社會化」。

(智能機器人)

小考題:你認為人們能否善待智能機器人?或者說,人們該不該善待智能機器人?歡迎你留言討論。

(本號專註於科技前沿、歷史拾遺、奇聞異事和人物品鑒,還望你的關注和訂閱,萬分感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讀百卷 的精彩文章:

比傳說中的「座狼」還大?科學家發現史前巨型食肉動物
為什麼人們需要睡眠?缺乏睡眠甚至會改變基因

TAG:品讀百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