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史宴:中國最網紅的城市,其歷史積澱不輸於任何名都大邑

文史宴:中國最網紅的城市,其歷史積澱不輸於任何名都大邑

文/音翻海浪

漫步在春熙路上,隨著人潮人海頭出頭沒的走著,五光十色的廣告牌在路旁閃爍,一幢幢高樓大廈靜默無聲的消失在身後,一群群穿著時髦的女子從身邊飄過。但就在不經意抬頭的瞬間,古大聖慈寺的匾額映入了眼帘,隱約有鐘磬聲傳入這喧囂的紅塵俗世。

這裡從不缺乏世俗的消遣,遍布城市鄉間的茶館可談天,也可麻將。夜深時,酒吧的燈光照亮紅男綠女的臉,一首首歌連續唱到天明。趙雷的一曲《成都》讓這座古城更添三分網紅本色,但成都是有內涵的「網紅」。

三星閃耀,璀璨金沙

1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四川盆地相當閉塞,四周為高山所圍繞,南下的冷空氣受阻,使這裡的氣溫高於同緯度的其他地區;降水量充沛,為中國突出的多雨區,李商隱詩云:「巴山夜雨漲秋池」;常年雲深霧重,難見日照,又有「蜀犬吠日」的傳說。

正因為這樣的地理環境,使大熊貓、金絲猴、娑羅樹等很多珍稀的動植物得以生存。成都平原地勢平坦,由岷江、沱江、涪江、青衣江等八條河流沖積而成,土壤肥沃,河渠稠密,適宜動植物生長,這就為古蜀人類的繁衍生息提供了環境。

自古以來,蜀道難行的狀況使巴蜀地區與周邊的文明交流較少,乃至在中原的歷史記載中湮沒無聞。

《華陽國志》、《蜀王本紀》等文獻里關於蠶叢縱目、魚鳧成神、杜宇化鵑、開明復活的隻言片語,讓上古時代的蜀文明看起來更像是神話故事,而非歷史的進程。但虛無縹緲的神話還真就是存在的歷史,燦爛的古蜀文明幾千年來幾乎無人問津,靜靜地躺在成都平原的地下,只為等待一個重見天日的機緣。

成都市新津縣寶墩村位於一馬平川的綠野之上,有一圈不規則的高4到5米,寬10多米的黃土埂子。其內溝渠交流,一條條小道縱橫其間,小孩子們在這裡跑來跑去,有時會發現一些磚瓦器物,當地居民對此也不以為奇。

1996年,一支由中國和日本專家組成的考古隊對寶墩村進行挖掘,他們連續尋找了幾個月,發現那些不規則的黃土埂子其實是一座距今約4500年的古城牆。這種沿著河流修築高聳的土城牆和寬大的壕溝具有明顯的軍事意義,也可能與排水有關係。

房屋用長方形的木(竹)骨泥牆方式修建,其中一座建築內,明顯出現了大型禮儀性設計,據推測這裡是古城的宗教和政治中心。這裡的人們陶器、石器技術高明,以農業種植為主,過著定居的生活。

2009年,當考古學家再次踏上這裡時,原來十多年前發現的僅僅是遺址的內城,這次的再發現使它的總面積達到了276萬平方米左右,就規模而言,在國內僅次於浙江餘杭良渚古城與山西襄汾陶寺古城,是古蜀文明的起源時期。

在距今4000年至5000年這個時期,成都平原前後挖掘出的寶墩古城、郫縣古城、溫江魚鳧城、都江堰芒城、崇州雙河古城、崇州紫竹古城、大邑鹽店古城和大邑高山古城等星羅棋布的遺址,被考古學家命名為寶墩文化。

1929年,農民燕道誠挖水溝時發現玉石器300多件,一名英國傳教士知道後,將收集到的玉石帶回華西大學博物館保管,得知消息的博物館長組織人員到三星堆挖掘出大量文物。不過,大規模的挖掘整理工作在1980年才算真正開始,前後持續了二十年。

三星堆遺址在1986年7月至9月發掘的兩座大型商代祭祀坑,出土了金、銅、玉等珍貴文物近千件,最具特色的首推三四百件青銅器。其中有高2.62米的青銅大立人,有寬1.38米的青銅面具,更有高達3.95米的青銅神樹等曠世神品。而以金杖為代表的金器,邊璋為代表的玉石器都是罕見的珍品。

三星堆遺址的青銅神樹

三星堆發現充滿戲劇性,金沙遺址的發現則更是突然。2001年2月8日,一個房地產公司的兩台挖掘機正在進行挖掘作業發現泥土中有象牙、玉器,金沙遺址就此見光,此後邊挖掘邊建館,建成金沙博物館供遊人參觀。

金沙遺址的總面積約有5平方千米,目前只挖掘了十分之一,年代在三星堆之後,文物上可以找到與三星堆的聯繫。金沙的鎮館之寶太陽神鳥金飾僅43克重,打造的如此輕薄需要極高的工藝,它內層的圓等分12條順時針方向的齒狀芒,似空中旋轉不停的太陽,外層由四隻逆時針飛行的鳥組成,讓人聯想到山海經「金烏負日」的傳說。今天,太陽神鳥成為中國文化遺產和成都市的標誌。

金沙遺址的太陽神鳥

古蜀文明發展的脈絡逐漸清晰:以新石器晚期成都平原城址群為標誌的寶墩文化以夏商時期三星堆遺址為標誌的三星堆文化以兩周時期成都金沙遺址為標誌的十二橋文化以春秋戰國時期成都商業街船棺、獨木棺墓葬為代表青銅文化。

據《太平寰宇記》記載,成都的名字是取周王遷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蜀語「成都」二字的讀音就是蜀都。其後,歷經三千年滄桑巨變,成都的城址未徙,城名未易。

李冰治水,文翁化蜀

2

公元前316年,蜀國出兵攻苴國,苴侯從巴國逃到秦國求救。秦惠王採取司馬錯的戰略,命令張儀、司馬錯、都尉墨等人率軍經石牛道攻蜀。蜀王親自率軍至葭萌抵禦,兵敗後被秦軍殺死,經過十個月的戰鬥,古蜀自此滅亡。

秦軍再接再厲滅了巴國與苴國,達到了「得其地足以廣國」和「取其財足以富民繕兵」的戰略目標,且巴蜀可從水道通楚,「得蜀則得楚,楚亡則天下並矣」,是秦國一統六國的關鍵性一步。

公元前311年,張儀和郡守對成都進行了大規模修建,按秦國都城咸陽的建制興築成都、郫城和臨邛,其中成都的城牆有12里長,高度達到7丈,東邊的太城修有郡守的官舍;西邊的少城供商人開店鋪營業,鹽鐵官在此收鹽鐵稅,市官管理市場並收商業稅。

傳說,張儀築城時,「儀因築城,城終頹壞。後有一大龜從硎而出,周行旋走。乃依龜行所,築之乃成」。因此,成都早期又稱「龜劃城」。

公元前256年前251年,李冰成為蜀郡太守。期間,因水患旱災嚴重,李冰和他的兒子就帶領民工在岷江流域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其中以都江堰最為知名。

他們開鑿離堆,引郫江和撿江入成都平原,既可以行船,也可以灌溉,使成都市形成「二江併流」之勢。可以根據需求控制水流,「溉灌三郡,開稻田。於是蜀沃野千里,號為陸海。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此後,「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成都平原更為富庶,與關中平原一樣成為天府之國。

都江堰

催生天府之國的奇蹟

後世的老百姓為紀念李冰父子的「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功業,在都江堰渠首修建了伏龍觀和二王廟,父子都成為老百姓所崇拜的神靈。自此,當地的居民只要每逢清明節,都會在都江堰的二王廟舉行李氏父子有關的祭祀和開水典禮。

筆者曾寫過一首游都江堰的七絕,「快樂憂傷酒一杯,夏初划槳泛離堆。熏風吹過飛沙堰,明月中天照舊台」,算是對游都江堰的紀念。

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將中國分為十三個州,成都為益州的首府。要說漢朝的文人,劃時代的人物莫過是司馬遷與司馬相如,一個稱史聖,一個為賦聖。

司馬相如就是蜀郡成都人,從小喜歡讀書練劍,漢景帝時因家庭富裕被授為郎官的職務,但景帝並不愛好辭賦。感到不受重視的他投靠梁孝王,創作了《子虛賦》,後來回到成都。沒有正式職業的他家徒四壁,就應舊友臨邛令王吉相邀,暫住臨邛。

巨富卓王孫家舉辦宴席,邀請司馬相如與王吉參加。司馬相如在酒席上彈了一曲鳳求凰,不求其它,只求贏得卓王孫之女卓文君的芳心。文君識得相如的琴中真意,又仰慕他的文名,當天深夜,十七歲的文君與相如私奔到了成都。

愛情雖美好,但貧困的現狀使他們很快又回到臨邛。他們在街上開了一個酒館,卓文君當壚賣酒,司馬相如充當夥計。感到丟失顏面的卓王孫在親戚的勸導下,給了卓文君奴僕一百人,錢一百萬,另有各種衣服、被褥和財物。文君與相如一躍成為富有人家,回到成都享受生活。

不久,漢武帝讀到司馬相如的《子虛賦》等文章後大為讚歎,邀請他赴長安任職。傳說司馬相如在成都升仙橋與卓文君告別的時候,在橋柱上大書立誓:「不乘高車駟馬,不過汝下」。

他到長安後名動京師,幾年後被任命為中郎將,兩次出使西南夷非常成功,「邛、笮、冉、駹、斯榆之君,皆請為內臣」。相如坐著高車駟馬回成都,「令蜀太守郊迎,縣令負弩矢先驅」,卓王孫置酒肉相迎的同時,暗自慶幸自己當年沒有把事做得太絕。這座橋的名字就成了駟馬橋。

與個別的傑出人物相比,改變整個蜀中風氣的人顯然更重要。漢景帝時,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創立了中國最早的地方官學「文翁石室」。有學者認為文翁在成都興辦地方官學,是中國科舉取士的發源和開端,直接影響了中國文官制度的形成和發展,可以說開一國風氣之先。《漢書》評價文翁說:「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文翁石室的舊址上

建起了重點中學石室中學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成與「文翁石室」的創立,使「天府之國」獲得了物質與精神的雙豐收。

文翁以後,成都文教大興,人才輩出,西漢末年的名儒揚雄編撰了世界上最早的方言詞典《方言》,被稱為「西蜀孔子」,陋室銘說「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在辭賦的成就上與司馬相如並稱揚馬;思想家嚴君平的著作《老子指歸》對道家和禪宗都有影響,他在成都市卜肆的事迹廣為流傳,有「易學在蜀」的說法。

成都由於經濟文化的高度繁榮,與洛陽、邯鄲、臨淄、宛並稱漢代五大都市。揚雄《蜀都賦》記載有18道城門、400餘條街巷,人口達7萬6千戶,「賄貨山積,纖麗星繁;喧嘩鼎沸,囂塵張天」。

絲綢織錦業成為蜀地的拳頭產品,朝廷在此設有行業管理的「錦官城」。鐵器冶煉業也得到發展,前文中的巨富卓王孫就是祖輩從山東遷到蜀地,利用自身先進的冶煉技術而發家致富的。成都的漆器在戰國時已聞名中外,並大量流通到中原及周邊國家和地區。在朝鮮和蒙古的考古中,發現刻有「蜀郡工官」字樣的「金錯蜀杯」、「蜀漢扣器」等漆器工藝品。

成都為南絲綢之路的起點,將生產的蜀布、絲綢、邛竹杖等特產沿南方絲綢之路被販運到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等地,再轉徙至緬甸、阿富汗、印度等國,又購回諸國各地的琥珀、寶石、香料、珊瑚、珍珠等奇貨,還帶來異族風情的藝術及雜技等。

道教勃興,梟雄割據

3

王莽建立新朝後,公孫述被任命為郡守。新朝僅僅存活了短短15年,就因一些極端政策引發社會矛盾而被此起彼伏的起義所推翻。公孫述趁機割據,先在成都自立為蜀王,又在25年4月稱帝,國號成家,建元龍興,其後實力很快擴大,鼎盛時佔據包括漢中、雲南及貴州一部在內益州各地。但隨著東漢的統一步伐,在十二年之後滅亡。

據說公孫述稱帝的原因是夢見有人說:「八厶子系,十二為期」。而成家從興起到覆滅前後剛好十二年,難道真是天數,歷史的弔詭總是讓人猜不透,為第一個割據蜀地的政權。

東漢的成都地區,是道教的勃興之所,鶴鳴山、青城山都是道教名山。

青城山位於都江堰西南10公里處,有青城天下幽之稱,與都江堰一起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且為大熊貓棲息地的一部分入選世界自然遺產。

傳說軒轅黃帝時,寧封子在此修道成仙。東漢時,張道陵在鶴鳴山創立道教後,到青城山修道。山上現存的天師洞據記載是張天師成道的地方,常年香火鼎盛,門外的大銀杏樹據說由天師親手所植,半山上的擲筆槽傳說是天師在降魔時留下的劃痕。

張天師擲筆槽

青城前山的古迹眾多,有數十座宮觀,是道教的發源地,天師道的祖山祖庭,被列為「第五洞天」。青城後山與卧龍自然保護區相鄰,寺廟宮觀的香火較少,但自然風光幽深靜謐,茂盛的植被使這裡的氣溫低於周邊幾度,是避暑休閑的好地方,更像是世外桃源。

東漢末年,劉焉向東漢提出用宗室、重臣為州牧在地方獨攬大權的這個建議,史稱「廢史立牧」。他看到朝廷的政治混亂,又聽說「益州有天子氣」,就要求當益州牧。

劉焉父子主政益州時,已經繞不開興盛的道教了。劉焉與五斗米道首領張魯那美貌的媽媽關係曖昧,因此「遣魯為督義司馬,住漢中,斷絕谷閣,殺害漢使」,趁機斷了與東漢的聯繫。「焉意漸盛,造作乘輿車具千乘」,益州已經成為半獨立王國,劉焉也有想稱帝的動作。

劉焉死後,他的兒子劉璋被推舉為益州牧。因為「張魯稍驕恣,不承順璋,璋殺魯母及弟,遂為仇敵。」張魯想報仇,劉璋就信了張松的遊說,想用外部力量壯大自己,提高國防水平。劉備藉機進入巴蜀,通過三年的戰爭佔據了益州,但成都因劉璋的仁心而免於戰亂。

劉備佔領益州後,取得漢中之戰的勝利,進位漢中王,勢力達到鼎盛。不久,關羽孤軍北伐,東吳背盟,與曹軍聯合殺死關羽。221年,劉備於成都稱帝,隨即發兵討伐東吳,然而兵敗夷陵,蜀漢主力覆滅。

不久劉備在白帝城病逝,託孤於諸葛亮。劉禪時代諸葛亮、蔣琬、費禕相繼掌握軍政大權,政局平穩,費禕死後,劉禪在陳祇的幫助下干擾政治,蜀漢政權快速腐敗,為魏晉所滅。

丞相祠堂何處尋

諸葛亮治蜀多年,積蓄了客觀的軍政力量。諸葛亮的《言錦教》說:「今民貧國虛,決敵之資,惟仰錦耳」,由官府管制織錦戶,因此蜀漢政權得到大批蜀錦。這些蜀錦不僅暢銷西南,還遠銷魏吳,成為蜀漢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諸葛亮用蜀錦與魏國換馬,與吳國換糧,結果吳魏兩國競相購買蜀錦。

《後漢書》載曹操「遣人到蜀買錦,可過敕使者,增市二端」,《丹陽記》記載,「江東尚未有錦,而成都獨妙。故三國時魏則市於蜀,而吳亦資西道,至是始乃有之」。為此,曹丕用《與群臣論蜀錦書》勸魏國貴族不要購買敵國的錦繡。歷史學家徐中舒認為:「蜀錦之盛,當在蜀漢之世」。

西晉的政治生態很是混亂,使百姓困苦不堪。296年,氐人齊萬年造反,再加連年受災,天水等六郡的百姓流亡漢川的有幾萬家。後來,西晉想遣送流民限期回鄉,一些官員既貪婪又殘暴,在各路口設關卡掠奪財物並想殺掉流民頭目。

流民首領巴氐李特兄弟因此起兵造反,他們連續大敗西晉軍隊,並拿下德陽、成都直至墊江等地。大好形勢之下,李特將部隊分散到各村寨,被官軍與村民抓住時機打得慘敗,首級被傳到洛陽。

李特的第三子李雄收容殘部修整後,重新帶兵攻佔成都,蜀人流亡逃散。李雄稱帝,國號成漢,拜著名道士范長生為丞相,派軍隊連續佔領益州各地以及南中。成漢的建立,真正的拉開了東晉十六國的歷史大幕。

334年,李雄遺命其兄之子李班繼位。自此,李氏家族開啟了互相殘殺的地獄之門,國勢日衰。347年,桓溫率兵滅亡了成漢,摧毀了少城。

李雄稱帝後,在范長生「休養生息,薄賦興教,切莫窮兵黷武」的勸導下,一度輕徭薄賦,刑罰清明,在全國兵荒馬亂之際,成都成為動亂中的世外桃源。李雄死後,卻因繼位問題造成政權更替頻繁,百姓也跟著遭殃。

世界上最早的年號錢始於李壽稱帝時鑄造的「漢興錢」。405年至413年,四川還出來一個叫譙蜀的割據政權,被劉裕所滅。

成都的割據時代,不乏戰亂和苦難,不過,隨著中原人士的南下,與巴蜀本土文化深度交流,成都即將再次崛起。在隋唐之世,成都成功的從漢朝的天下第三,殺到了唐朝的天下第二,揚一益二的時代即將到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宴 的精彩文章:

文史宴:在明朝要怎樣才能當上內閣首輔和封疆大吏?

TAG:文史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