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岳雲鵬為女兒全網招家教:4個絕技解救被作業「逼瘋」的家長!

岳雲鵬為女兒全網招家教:4個絕技解救被作業「逼瘋」的家長!

文:vipJr

「我們無法通過智力去影響別人,情感卻能做到這一點。」

一、陪寫作業,成了當代「十大酷刑」之一

最近,岳雲鵬的一條熱搜,讓人哭笑不得。

為了輔導女兒做作業,他在微博上招聘起輔導作業的老師,

他親筆寫道:「能輔導我閨女的作業就可以,別的要求沒啥,年齡、政治面貌沒關係,尤其是英語作業,我崩潰了,工資面議!」

這份手寫的招聘廣告上,岳雲鵬寫了幾次「聘」依然寫不對,最後只能用拼音代替,讓人忍俊不禁。正如他配文所寫「但凡有一點辦法不會這樣」,其中的無奈讓網友感慨:「小嶽嶽真的已經儘力了」!

網友們發現好爸爸岳雲鵬,因為陪寫作業已經「痛苦」很久了。

上個月岳雲鵬的老婆也曾發微博調侃:「爸媽輔導作業的日常,哭笑不得」。照片上小嶽嶽似哭似笑,欲說還休的表情十分逗趣。

和小嶽嶽一樣,對於「輔導作業」父母都有一肚子苦水要倒。有的家長甚至得了「恐輔症」,似乎陪孩子寫作業的過程猶如一種身心摧殘。

原本為了鞏固課堂知識的家庭作業,竟然成了對父母的折磨。

走在輔導作業這條修行路上的父母不禁感慨,「陪寫作業」真可謂是當代十大酷刑之一!

二、父母怒火中燒,孩子內心在哭泣

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因為輔導作業而造成社會新聞,父母陪娃寫作業,不是病倒就是崩潰,有的甚至還會破壞家庭和諧。

一位南京媽媽陪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因為生氣突發腦梗。

夫妻因孩子寫字難看起爭執,丈夫一怒之下竟喝了一大口農藥。

媳婦輔導孩子作業將孩子說哭,公公與兒媳爭吵後動手,警察上門調節。

無奈的家長,被輔導作業折磨得失去理智的家長,只能苦中作樂,發揮幽默細胞,自我調侃起來。

-親愛的未來親家,我們願意送車送房,彩禮給夠,婚禮豪配,只希望你們能提前把女婿帶走,順便把作業輔導一下…

-做爸媽的人最羨慕的就是這兩口子,孩子一出生,一個出家,一個進塔,不用管孩子,不用輔導作業。再見孩子時,孩子已經是狀元了。

然而,陪寫作業只是父母們在受苦嗎?其實,孩子的內心也很煎熬。

最近一檔親子類綜藝節目《考不好,沒關係?》走紅網路,節目邀請素人家庭參與,以隨堂考試的形式,揭示親子關係的真相。

這檔節目讓爸爸走進考場,孩子們則在演播室觀察。當主持人問孩子,如果爸爸考不好怎麼辦時,孩子們的回答可以說完全復刻了家長平時的話:

-瞧瞧你現在,這麼容易的題都考不好,記性放哪去了?被狗吃了?

-回家揍他,罰站,誰讓他以前那麼對我!

其中一個身穿紅色上衣的女孩「在被問到你對爸爸有什麼想說的嗎?」她脫口而出:「希望爸爸一直笑著對我說話,笑著對我輔導功課。」

這個父子交換身份的答題測試,讓父母理解了孩子平時寫作業的苦惱。

當父母像監工一樣全程陪護孩子寫作業,從最初的溫言軟語耐心輔導,逐漸發展成聲嘶力竭的拍案怒責。可憐的孩子也在不斷的指責中,越來越煩躁,抵觸,戰戰兢兢,一問三不知。

輔導作業變成了一場家庭內部的小戰爭,父母崩潰的同時,孩子也心如刀割。

三、輔導作業太難?試試這四招!

1、讓陪寫作業成為「親子溝通」的互動

亞里士多德說:「我們無法通過智力去影響別人,情感卻能做到這一點。」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一切教育開展的基礎。

父母試著不要把輔導作業看成「監督與被監督」的過程,而是將其視作「親子溝通」的溫馨互動。

一位在珠峰上高海拔輔導孩子作業的爸爸上了熱搜,被稱為最硬核輔導作業。

這位爸爸是西藏聖山登山探險服務公司的工作人員,孩子在拉薩讀書。為了輔導兒子做作業,即使在海拔5200米的珠穆拉瑪峰的帳篷里,仍然堅持用視頻輔導孩子。這位爸爸說,只要有信號,他每天都會堅持。

即使離得再遠,條件再艱苦,仍堅持輔導作業的背後,是爸爸對孩子深深的愛和關懷。

2、專治拖延症,和孩子一起管理時間

孩子一做作業就拖拉,是最讓父母們頭痛的頑疾。

10歲的欣欣做作業總是很慢,一個簡單的語文抄寫作業都要耗時2小時。欣欣媽媽為了幫助欣欣,試著和欣欣一起嘗試了番茄鍾時間管理法方法

做作業前,她先指導欣欣把作業分解成若干個番茄鍾,每次集中精力25分鐘後,休息5分鐘再種下一個番茄。

對於注意力難以集中的孩子,番茄鍾提供了一段比較短的時間,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提高做作業的效率。

出乎媽媽的意料,原來需要2個小時完成的語文作業,欣欣這次只用了45分鐘就完成了。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欣欣的專註力很高,任務在不知不覺中就完成了。

媽媽問欣欣,使用番茄鍾和原來做作業的感覺有什麼不同。

欣欣說,有了明確的目標後,進入狀態加快了,而且種完了一個番茄,就覺得很滿足,越來越有信心。

利用「種番茄」的方式,將任務化整為零,把做作業當做一個個闖關遊戲,提高做作業的趣味性的同時,也教會了孩子制定計劃的方法。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還能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做孩子的「學生」,給孩子成就感

很多家長在教孩子作業的時候,總是像填鴨式教學一樣,一遍遍重複知識要點,但孩子實際上卻沒有吸收掌握,重複地越多反而越抵觸。那麼不妨試著將角色互換,把老師的角色交給孩子。

哈佛大學生物系博士何江作為優秀畢業生在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成為了哈佛歷史上第一位享此殊榮的中國學生。

這位出生在農村的孩子回憶起兒時的家庭教育,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自己和弟弟每天都會給媽媽「上課」。媽媽不認識字,所以總是要求兩個兒子把課本里的知識教給她聽,遇到不懂的還會和孩子討論,一起學習。

心理學研究表明,我們所學的東西能教別人,能讓這些知識更加確實。因為要教人時,我們必須把因被動所得的知識,以自己的理論和語言重新組合,這是從一知半解的理解到鞏固運用的轉化過程。

讓孩子扮演老師給父母上課,不僅能幫助孩子掌握知識,還有效的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孩子收穫了成就感,父母和孩子的親子關係也變得更親近,可謂一舉多得。

4、用「不陪」代替「陪」

《好媽媽代替好老師》一書中說:

陪孩子寫作業,不是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而是在瓦解好習慣。是對兒童自制力的日漸磨損。

一個人首先是個自由的人,才可能成為一個自覺的人。

作者的女兒圓圓剛上學時,也總是磨蹭著不去寫作業。圓圓媽媽和爸爸達成默契,裝作完全忘掉寫作業這回事,每天任憑她玩夠了再去寫作業。直到有一天,圓圓玩得忘了時間,直到睡覺才想起來,著急地哭了起來。

媽媽聽了,只是略作驚訝,完全沒有責怪地安慰圓圓,和她一起想辦法。當圓圓決定晚睡一會兒把作業寫完,父母便像平時一樣回自己的房間,留下她一人寫作業。雖然睡得比平時晚,但圓圓意識到了晚寫作業帶來的麻煩。

經過這次「不陪」的經歷,接下來幾天,圓圓回家早早就把作業寫完了,早點把作業寫完帶來的方便和愉快,她自己體會到後就有了動力。

在培養習慣的過程中,如果總是製造孩子的主動性和成就感,他就會在這方面形成一個好的習慣;如果經常讓孩子有不自由感和內疚感,他就會在這方面形成壞習慣。用不陪代替陪,才能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美國教育家格倫·多曼曾說:「學習是生活中最有趣和最偉大的遊戲。所有的孩子生來就這樣認為,直到我們使他們相信學習是非常艱難和討厭的工作。」

當父母因為陪孩子寫作業而倍感崩潰時,不如停下來改變一下方法,將「樂趣」與「寫作業」聯繫起來,在本質上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發覺自己的內驅力,去自主吸收知識,解決問題。

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牛黃解毒丸,孩子又如何會喜歡?

請和孩子站在一起打敗問題,千萬不要和問題站在一起,打敗孩子!

如果繁重的作業是一道難題,那麼請父母攙起孩子的小手,一起跨過這道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校家長 的精彩文章:

讓孩子養成這種好習慣,勝過買學區房,你覺得呢?
楊紫發文為媽媽慶生,這才是母愛最高級的形式

TAG:名校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