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大自然的天然仿生學,天生自帶「天然齒輪」的蠟蟬幼蟲!

大自然的天然仿生學,天生自帶「天然齒輪」的蠟蟬幼蟲!

最近,《科學》雜誌刊登了一位英國教授的文章。他的孫女在花園裡逮到一隻很常見的鞘翅瓢蠟蟬幼蟲。

這種瓢蠟蟬科的昆蟲在古北界(涵蓋歐亞大陸的北部,包括整個歐洲和中國秦嶺以北)非常常見,幼蟲可以跳得很高。在高倍數顯微鏡下,他觀察到這隻幼蟲前後腿之間居然有一種半齒輪裝置,以保持協同性,這樣,就能夠用最小的力氣跳出最遠的距離。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在生物身上發現到齒輪裝置。

齒輪和車輪算是同一類傳動裝置,所以這個發現也部分回答了很久之前的一個疑問:為什麼其他生物沒有類車輪裝置?科學家不肯承認自己的發現不足,所以只好絞盡腦汁去想為什麼不能。我印象深刻的一個答案是,車輪效益的發揮在於道路的有無。如果沒有道路,車輪還不如四蹄跑得快。可是我們也有大草原、大平原、大沙漠啊!這個發現證明,道路確實是一個限制,但是進化,或者說環境的壓力,可以讓生物脫離人類的視野,發展出類似的裝置。

蟬科其他昆蟲也有類似裝置。這些裝置起源於什麼時間?我們一無所知。但是這個研究給我們更大的啟示——我們所觀察的,乃是人類視野下的運動,所以會不自覺地帶入人類的視角,談到車輪和齒輪的時候,就只能想像出車輛賓士在大道上的景象,而無法考慮為什麼只要一個輪子、半個輪子呢?

所有的生物都是DNA和RNA所控制的蛋白質生物,所以,所有的生物都使用類似的物理化學過程。大多數生命是以太陽能為驅動,用幾十億年的時間進化出來的一套精妙的能量傳遞和轉換系統。它應用了所有的手段,讓所有該有的化學反應都能在一個很狹窄的溫度區間內(0℃至50℃)發生,而且這些反應能夠環環相扣,以最節約和最方便的方式完成。人體需要非常多的能量來維持這個低溫反應系統的運轉,即使你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思考。

為什麼反應溫度必須局限這個溫度範圍?因為碳基生物的DNA和蛋白質只有在這個溫度才有活性。數億年的進化不斷鍛煉這一套化學反應,將它們包容在某一個肉身內,以更完美的方式驅動爪牙的萌發、口齒的磨礪、捕食、交配。不成功的物種只會靜悄地死去,永遠不知道失敗的原因,只是因為自己體內的某一個酶反應速度比競爭者慢一點。

但是在工業社會,這種反應不再受限於溫度和壓力,以及環境,所以以目前工業界的眼光打量自然界的這些精妙反應,就會有「棄之可惜,食之無味」的感慨。在生物體內的小鍋小碗里弄出來的手工定製,未必適合現代生活的大規模生產。這就導致目前我們所看見的「仿生學」就像驢子前面的胡蘿蔔,或者猴子眼前掉到水底的月亮。

不過這也有一個好處,就是時時刻刻提醒人類的眼界有多麼宏大,思維就會有多麼狹隘。這個狹隘來自人類對自己的過分自信,無論是智慧設計論,還是拉馬克進化論,背後都以現有的生物結構完美為基礎。

所以很多挑戰達爾文進化論的第一個質問就是,半個眼睛有什麼用處?提這種問題的人,所想像的不是許多生物沒有眼眶、眼皮,只有若干感光細胞的某種器官,而是直接剝掉眼皮、視網膜等結構的人眼。鞘翅瓢蠟蟬的出現是還擊他們的絕好證據,半個輪子又有什麼用呢?只有幼蟲才有的半個輪子又有什麼用處?而且這種輪子的功能並非傳動,而是制控——進化的開始可能根本連一個輪子都沒有,只有幾個突起。而最簡單的突起,提高了跳躍的效率,使得擁有這種基因的生物跳得更遠,更容易生存。

嚴肅說來,並沒有所謂的仿生學——我們就是所有生物中的一個,我們跟其他動物分享著或近或遠的血緣,以及基本一致的生理代謝,我們不過是在研究自己而已。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狹義的「仿生」帶給我們的更多的是哲學的思考,而非實踐的啟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宇宙百科探秘 的精彩文章:

最神奇的食肉植物之一,它們甚至和螞蟻合作捕獵
動物和植物可以相互「幫助」嗎,大多數動植物都有相互利用的關係

TAG:宇宙百科探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