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發明了磁懸浮的德國人為啥自己不用此技術?

發明了磁懸浮的德國人為啥自己不用此技術?

何為「磁懸浮「技術?

1922年,德國工程師赫爾曼·肯佩爾(Hermann Kemper)創造性地提出了電磁浮原理,他的想法是,既然列車最大的阻力來自於與列車車輪與輪軌的摩擦,那麼如果列車能夠懸浮於軌道之上,不就能跑得更快了嗎?1934年,赫爾曼獲得了世界上第一項有關磁浮技術的專利。

磁懸浮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電磁浮原理,以磁鐵對抗地心引力,讓車輛懸浮起來,然後利用電磁力引導,推動列車前行。

由於技術與工藝條件的限制,直到20世紀60年代,各主要發達國家才開始大規模開展有關磁浮交通的研究,其中研究規模較大,投入精力較多並且取得較為突出成就的是德國和日本。

德國是以常導高速磁懸浮技術為代表。軌道是一種T型台,列車兩邊下部要把T型軌道的兩邊包住,利用磁力上浮,列車與軌道之間的縫隙大約8—10毫米。上海浦東機場線採用的就是德國常導磁懸浮技術,運營速度430公里。

發明了磁懸浮的德國人為啥自己不用此技術?

而日本是以超導磁懸浮列車系統為代表。超導磁懸浮就不是列車包軌道了,而是軌道包列車,列車在一個U型槽內運營。超導磁懸浮,懸浮氣隙較大,一般為100mm左右。 鑒於德國和日本高速磁懸浮技術的成熟,從1998年開始,美國就基本放棄進行自行開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