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變熱,急需清熱祛濕,這幾款湯不妨多喝
天氣逐漸變熱了,夏天已經悄悄潛伏在了高溫中。但高溫多雨可不是個好兆頭,初夏如何祛濕清熱?健康榜靚湯為你奉上~
來源:綜合自文明佛山、南海發布、城事特搜以及網路等,本文配圖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絲瓜絡茅根土茯苓煲豬骨:
清熱祛濕 通絡止痛
防治痛風的中藥藥材有很多,結合廣東春季特點,今天我們挑選了絲瓜絡和土茯苓這兩味中藥。
材料:絲瓜絡10克,白茅根一紮,干土茯苓50克,豬骨500克,生薑3片,蜜棗1個。
瓜絡味甘性涼,中醫認為能入絡,所以對於關節等絡病有很好的功效。對於通經活絡,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止血等也具有特殊的效果。
土茯苓善滲利下焦以及肢節的濕毒,對關節的濕熱痹症、盆腔處的真菌感染等病症都有很好的療效。
白茅根涼血利尿,能把濕熱導出體外,三種材料相配,對於防治痛風性關節炎有很好的功效。
上述材料洗凈,鍋內加水2500ml,煮開後放入上述材料,大火轉小火煮1.5小時後下鹽調味即可飲用。
藿香茯苓鯽魚湯:
健脾和中,滲利濕濁
材料:藿香5克,茯苓20克,荷包豆60克,鯽魚1條,瘦肉250克,生薑3片,蜜棗1個。
藿香有殺菌功能,搭配生薑同煮,對於暑濕以及濕濁穢氣侵襲引起的脘痞嘔吐、惡寒頭痛、腹瀉、鼻塞等症有較好的療效。
茯苓及荷包豆:茯苓及荷包豆配伍鯽魚同煲能健脾和中,滲利濕濁,幾種簡單的材料相配能很好地驅趕邪氣,保護我們的胃腸,很適合用於清明時節踏青、登山祭祖後飲用。
做法:鯽魚煎至兩面金黃色,鍋內加水2000毫升,煮開後放入上述材料,大火轉小火煮1.5小時後即可飲用。
紅白蘿蔔燒骨湯:
清解胃火、健脾扶正
材料:紅白蘿蔔各200克,黃豆40克,淮山50克,燒骨300克,生薑3片。
燒骨在製作時除了有較多的鹽外,一般會加用五香粉等材料,所以味道較咸,多食還是會惹火傷津,因此更加要選好搭配。我們選用了有清解功效三小將——紅蘿蔔、白蘿蔔、黃豆這三種食材。
這湯能有效清解胃火,和健脾扶正的淮山搭配一起,去火不傷正,味道鮮美,最適合一家大小在清明時節聚會後飲用。
做法:紅白蘿蔔去皮切成小塊備用,黃豆提前浸泡,鍋內水2500ml,煮開後放入上述材料,大火轉小火煮1.5小時後下鹽調味即可飲用。
蕎菜豆腐滾鯪魚滑:
補氣健腦、清熱解毒
材料:蕎菜100克,嫩豆腐一塊,鯪魚滑250克,白鬍椒少許,生薑3片。
蕎菜是南方特有的蔬菜,一般多於清明前後上市,清明時節適當進食有利於調暢心肺氣機,輔助驅除體內濕氣。但注意蕎菜多食會有一定的胃腸刺激,所以我們又選搭了健胃和中的嫩豆腐、溫中下氣的胡椒和補中益氣的鯪魚肉一同滾湯。
做法:蕎菜洗凈後切成小段,鍋內加水2000毫升,將所有食材一起下鍋,大火轉小火滾10分鐘後下鹽調味即可飲用。
白朮茯苓海龍燉豬骨:
緩解濕困腰痛 溫腎壯陽
材料:白朮10克,茯苓15克,乾薑5克,海龍2條,豬骨500克。
中醫對於濕困腰痛有一條名方,叫腎著湯,組成很簡單,就是白朮、茯苓、乾薑、甘草四味葯,這條配方對於濕困脾腎引起的腰膝重痛、怕冷、大便稀爛等病症有很好的療效,而且安全無毒。
今天我們就借用了這條方,為了使去腰痛的效果更佳,所以我們還配搭了溫腎壯陽、消腫散結的海龍和形補形的豬脊骨。
做法:豬骨斬件汆水,燉盅內加水1500毫升,所有食材一起下燉盅,隔水蒸燉2小時後下鹽調味即可飲用。
※魚刺雖小也能致命!2.5厘米魚刺卡喉,扎破主動脈,佛山女子險喪命
※這麼多年,我們可能誤解了豬油!什麼時候吃什麼油,今天就講清楚
TAG:長壽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