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雍正即位之謎:謀士獻十六字奪嫡方針,雍正用偽裝騙過了所有人

雍正即位之謎:謀士獻十六字奪嫡方針,雍正用偽裝騙過了所有人

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雍正篡位」說之所以能夠盛行幾百年不衰,究其根本,還是因為康熙皇帝確實長時間在繼承人問題上游移不定,從二阿哥胤礽到八阿哥胤禩,再到十四阿哥胤禵,都曾是康熙中意的對象,而四阿哥胤禛(即後來的雍正皇帝)在諸多皇子中卻並不突出。

暫且不論「雍正篡位」說的真假,至少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在康熙生命的最後階段,他確實表露出了傳位給皇四子胤禛之意,其中最直接的證據就是:康熙臨終,曾連續三次派皇四子胤禛代表自己主持祭祀。《左傳》有云:「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代表皇帝主持祭祀,向來是皇太子才有的殊榮。

四阿哥胤禛與十四阿哥胤禵雖然是一母所生的親兄弟,但二人的脾氣秉性卻截然不同——胤禛內斂隱忍,而胤禵率性直接。康熙認為諸多皇子中唯有皇十四子胤禵最像自己,所以對他尤其青睞,並有意將其培養為皇位繼承人。而對於陰鬱難懂的皇四子胤禛,康熙則一直不太喜歡,只把他當作眾多兒子中普通的一個。這種情況,至少持續了幾十年,直到胤禛四十多歲時才有了改變。

皇太子胤礽兩度被廢后,康熙直到晚年仍沒有最終敲定繼承人。對於九子奪嫡中的你方唱罷我方登場,性格沉穩的四阿哥胤禛一直在默默觀察,但卻從來沒有採取任何行動。

當其他皇子你爭我奪時,胤禛卻把自己偽裝成「天下第一閑人」,整天讀書寫字,修道煉丹,表面上看毫無奪嫡之意。但實際上,他只是在等,等一個機會,等一個萬全之策。

康熙皇帝有35個兒子,子嗣多,其中能者也多,而他平生又最厭惡結黨營私、兄弟相殘,對於這一點,心思縝密的胤禛最是清楚,所以他要做的就是決不能觸碰康熙的底線和敏感神經。而雍正「奪嫡方針」的正式確定,則源自於一封來自戴鐸的信。

戴鐸,雍正在做皇子時身邊最重要的謀事,這個人非常善於察言觀色,而且確實是一個精通謀略的奇才。戴鐸曾給雍正寫了一封長信,非常詳細地為雍正制定一個「奪嫡方針」,總結起來就是十六個字:「孝以事之,誠以格之,和以結之,忍以容之。」

「孝以事之」就是要孝順康熙。

康熙雖然有多達55個子女,但女兒們大多嫁到外藩,不能侍奉雙親,而兒子們則整日忙於爭權和奪嫡,康熙雖貴為天子,卻很少能享受到天倫之樂,這就是皇家的悲哀。雍正的策略就是,在父皇康熙面前一定要要孝順,至少也要表現得孝順。

康熙縱然是君臨天下的皇帝,但他終究也是一個平凡的父親,面對如此孝順的兒子,他也難免動容。雍正正是用這種刻意的孝順,贏得了晚年康熙的好感。

雍正曾在康熙生病時衣不解帶侍奉左右,康熙病癒後則公開評價雍正說:「能體朕意,愛朕之心,殷勤懇切,可謂誠孝。」(出自《清聖祖實錄》)

「誠以格之」就是要發展人脈。

若要繼承大統,朝野上下必須要有強大的支持力量。所以戴鐸勸雍正要對所有大臣都以誠相待,不結黨,不結怨,同時暗中培養自己的勢力。

雍正在這一點上做得尤其出色,文有隆科多,武有年羹堯,實際上都是雍正在做親王時就培植起來的羽翼,但由於他性格謹慎,行事隱秘,所以一直沒有被康熙冠上「結黨營私」的帽子。

「和以結之」就是要友善兄弟。

康熙注重親情,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兒子們為了皇位而兄弟相殘,所以雍正的策略就是友善兄弟,無論你是「太子黨」還是「八爺黨」,雍正表面上都是既不站隊也不樹敵。當皇太子胤礽和皇八子胤禩落難時,他則假意在康熙面前求情。難道他不希望胤礽和胤禩徹底倒台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他明知康熙無論如何是不會真的殺掉親兒子的,他只是做順水人情,想以此留給康熙一個友善兄弟的好印象。

「忍以容之」就是凡事要忍,不冒頭,不挑事。

這一條也是奪嫡成功最重要的因素,雍正之所以能成為九子奪嫡的最終勝利者,其本質原因就是他的「容」和「忍」。正是因為雍正懂得等待時機,後發制人,所以他才打敗了諸多對手,笑到了最後。

當胤禛看完戴鐸給他制定的「奪嫡方針」後,他是這樣回復的:「語言雖則金石,與我分中無用。我若有此心,斷不如此行履也。況亦大苦之事,避之不能,尚有希圖之舉乎?至於君臣利害之關,終身榮辱之際,全不在此,無禍無福,至終保任。汝但為我放心,凡此等居心語言,切不可動,慎之,慎之。」

雍正的意思就是,你說的雖然都對,但對我一點用處沒有,因為我壓根就沒有奪嫡之心。話雖如此,但雍正實際上卻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完全遵循了戴鐸給他制定「奪嫡方針」,他越發表現出無心儲位的意思,平時除了讀書寫字,就是與和尚道士坐而論道,還寫書宣揚自己如何心如止水。

正是通過常年踐行這十六字「奪嫡方針」,雍正才一點點改變了康熙的初衷,讓自己逐漸取代十四阿哥成為康熙心中的最佳皇位繼承人。但是,其實雍正所謂的孝順父皇、友善兄弟、與世無爭等特質,大多都是偽裝出來的。真實的雍正,在康熙晚年秘密參與過多次政治鬥爭,只是康熙不知情而已,他是用所謂的「忠孝仁義」成功掩蓋住了「奪嫡野心」。

參考資料:《清聖祖實錄》、《清史稿》

文中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白兔日記 的精彩文章:

作為亡國之君崇禎的歷史形象為何如此正面?深層原因絕非殉國而已
嘉慶殺和珅時列舉了20條罪狀,為什麼偏偏未提一個「貪」字?

TAG:小白兔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