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無才無能,卻勝過出眾的哥哥成為皇帝,在祭天大典時被父皇詛咒

他無才無能,卻勝過出眾的哥哥成為皇帝,在祭天大典時被父皇詛咒

在選擇太子的道路上,乾隆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定律,一個讓他痛哭流涕、傷心欲絕的「鐵血定律」,那就是:只要他想立誰當太子,這個兒子就肯定會死!在死了兩個嫡子、冤枉死自己的皇長子後,乾隆想立皇三子。結果這個念頭剛一出來,皇三子就死了;後來,乾隆又動起了立皇五子的念頭,結果,這個主意還未醞釀成形,皇五子也死了。

雖然乾隆的兒子多,但也架不住這樣接二連三地「掛」啊!何況,這麼多白髮人送黑髮人的事情,乾隆哪受得了啊,所以到了最後,他乾脆不想了,再也不提了。可不想提的事情,也必須要提。轉眼間到了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63歲了,這個垂暮的老者要是再不立太子,就來不及了。但是,立誰呢?

要知道,在乾隆強大的「詛咒」下,17個皇子,活在世間的就只剩下6個了。除了年齡太小、過繼給兄弟們的皇子,可供選擇的皇子也就3個而已,分別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永瑆、皇十五子永琰。

前面有兩座大山,自己也不招父皇待見,永琰覺得一點機會也沒有。但是,永琰之所以能夠勝出,完全是造化弄人,按照他自己的話說:不是自己太厲害,而是對手們太無能。

第一個無能的對手就是永璇。要知道,在儲君的爭奪戰中,永璇擁有很大的優勢:第一,他在倖存的兄弟中居長,年齡最大;第二,他不僅聰明絕頂,而且詩詞歌賦樣樣精通,絕對是一個合格的接班人。雖然優勢明顯,永璇的缺點也同樣驚人—此人一副「公子哥」的派頭,天天不務正業,也不喜歡上班,就喜歡在家裡啃老。

要知道,根據清朝的規定,皇子們必須自食其力,要去各個衙門上班。當然了,畢竟是皇子,不管能力問題還是政治問題,都不能做重要的工作,只能幹一些雞毛蒜皮的事。雖然是閑職,也要保證「錢多、事少、離家近」這一基本準則,而且彈性也大,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沒有什麼組織紀律性。

話雖如此,但在皇帝關注或等著消息期間的工作,還是要盡職盡責、盡善盡美的。可永璇呢?

有一次,北方大旱,為了讓老天爺下雨,國家就得舉行儀式,準備老天爺愛吃的豬頭、羊頭,全力「祈雨」。剛開始是老百姓祈雨,這些人面子小,當然求不來;緊接著,各級官員輪番上陣,但大家的面子也不夠,還是不下雨;於是,皇帝的兒子們出場了;當然,如果還求不到雨,只能皇帝自己赤膊上陣了。

永璇要是把這件事情辦好了,既能替父親分憂,又能夠替百姓祈福,更能增加自己衝擊太子之位的砝碼,可謂一舉三得。但就是這樣一件極其簡單的事情,卻被永璇搞砸了。

祈雨是一件無比神聖、莊嚴的工作,而且儀式很多。可以想像一下,在暴晒之下衣冠楚楚地站半天,各種自虐似的程序、儀式一個接著一個,根本停不下來,這得需要一顆多麼強大的心臟。很顯然,永璇沒有這顆心臟,他更討厭這種自虐的感覺。過了一會兒,永璇見萬里無雲,一時怒由心生,把祈雨祭文一扔,揚長而去。

乾隆知道這件事後,他的反應可想而知。為此,乾隆沒少訓斥永璇,後來也懶得管了,對這個兒子徹底死心了。

第二個無能的對手就是永瑆。如果說永璇是一個紈絝子弟,那麼永瑆正好相反,簡直就是一個大文豪、大藝術家,更是一個著名的書法家。永瑆的書法造詣到了什麼境界呢?可以說,數遍大清300年歷史,如果說永瑆是第一,恐怕有點名不副實,但前五名肯定有永瑆的一席之地。可惜永瑆有一個爭風吃醋的媽,動不動就鬧著削髮為尼,乾隆憤怒無比,最後把她打入冷宮,甚至老死不相往來。子憑母貴,有這麼一個媽,永瑆這輩子就算完了。

實際上,這種說法只對了一半,永瑆確實有一個拖後腿的媽,但他自己也不怎麼樣。永瑆是一個大藝術家,但藝術家除了擁有無可比擬的才能和天賦外,還存在各種「怪癖」,盡干一些讓人難以理解的事情。

按說老子是皇帝,永瑆從小錦衣玉食,不應該摳門啊,誰知他吝嗇起來,比未來的道光還有過之而無不及。一天,永瑆家裡死了一匹馬,他就堵在門口哇哇地哭,死活不讓別人把馬拉出去埋了,他要吃了這匹馬,好「彌補」自己的財產損失。因為馬肉不好吃,他又不得不吃,所以才哇哇地哭。

最後,乾隆對這個「精神病人」死心了,畢竟讓這個「瘋子」治理國家,不定出什麼亂子呢。這麼一看,能夠繼承大統的只剩下永琰了。可對他,乾隆也不滿意,因為永琰最大的優點就是沒有突出的缺點,而最大的缺點就是沒有任何優點。

每每想到這裡,乾隆就苦惱到了極點,自己開疆拓土、整頓朝綱,開創一片繁榮盛世,怎麼生出這麼一群熊包兒子。遙想爺爺聖祖時期,九子奪嫡固然兇殘無比,但是連父親都承認,他們個個擁有繼承大統的能力。這麼一對比,乾隆更是氣不打一處來。

根據中國的傳統,要是兒子不給力,也可以傳位給孫子,這樣選擇的餘地也更大。比如當年冤死的皇長子的二兒子綿恩,不僅身材魁梧、相貌堂堂,而且文采出眾、武功了得。對比其他不學無術的子孫,綿恩長期擔任京城禁衛軍的統領,直接負責北京城的生命安全,可見乾隆對他的信任程度。而且,綿恩雖然是孫子輩的,可比永琰還大14歲呢。但是,當時北京城所有文武百官更願意把寶押在永琰身上,因為他們不太相信乾隆能繞過兒子直接傳位給孫子,這樣既不合情也不合理,不僅會留下禍根,也會招來後世無窮的非議。

此外,乾隆在談經論史時也不止一次批判過朱元璋。說他不負責任,沒事把皇位傳給孫子,種下了骨肉相殘的禍根。這樣一看,乾隆真的沒有第二個選擇。

乾隆三十八年冬,乾隆終於下了決心,立永琰為太子。

儲君問題終於解決了,乾隆能夠放心了吧,然而並沒有。這年冬天,乾隆舉行祭天大典時仰望蒼天,默默祈禱:「所立皇十五子永琰,如其人賢,能承國家洪業,則祈佑以有成;若其不賢,亦願潛奪其算,毋使他日貽誤,予亦得以另擇元良。朕非不愛己子也,然以宗社大計,不得不如此,惟願為天下得人,以繼祖宗億萬年無疆之緒。」

在那個極其迷信的時代,把這樣惡毒的語言加在親兒子身上,乾隆完全不顧及父子之情了,這不僅體現了他對永琰信心不足,更顯示了自己的不甘與無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淘歷史007 的精彩文章:

此人沒有工作能力,被上司安排加班,不想卻被乾隆加官進爵
八旗將軍愛它如命,妾室死了挖個坑隨便葬,它死了卻要風光大葬

TAG:淘歷史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