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董其昌《燕然山銘卷》,以米芾筆意所書

董其昌《燕然山銘卷》,以米芾筆意所書

董其昌《燕然山銘卷》,紙本,行書,26.6×261.1cm,上海博物館藏。此卷綾本為董氏晚年以米芾筆意所書,較一般的學米之作更加沉厚,墨色清潤,肌理亦顯生澀穩重。

董其昌《燕然山銘卷》,以米芾筆意所書

自北宋米芾之後,書家對於臨古的「形似」 更加重視。到了南宋時期,書論家姜夔主張以詳謹逼真為主的臨古觀。他的思想對元代有著深遠 的影響,元代集大成者趙孟俯就是其思想的身體力行者。趙氏對姜夔的書論極為推崇,並數次臨 寫《續書譜》,其臨作與原作極為接近,不但書跡相似,形款亦與原作接近。趙氏臨古在「形似 」方面確實達到了很高的境界,明代何良俊曾言:「自右軍之後,兼形似神韻而得之者,惟趙子昂一個而已。」

董其昌《燕然山銘卷》,以米芾筆意所書

趙氏不但對整個元代有著重要影響力,而且明代中前期的書壇亦不能擺脫趙氏的影響,包括祝允明、王世貞等人,對於臨古的態度在「形似」層面上都相當執著。直到晚明, 這種臨古觀由於董其昌的出現而有所改變。

董其昌《燕然山銘卷》,以米芾筆意所書

在董其昌臨古作品中可以讀到,他完全打破了原帖的書體限制、內容限制,有些甚至是移花接木,面目全非。董其昌的臨古手法比之米芾更加大膽具有創新性,它是這樣一個現象:一個臨摹者對頭腦當中既有的書法意象,採取了多種手段的改變,在改變中雖然保留了一些原作的基本特點,然而卻是「似是而非」的。這種「似非又是,不似又似」的情況,董其昌稱之為「離合之間」。


董其昌《燕然山銘卷》

董其昌《燕然山銘卷》,以米芾筆意所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