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于禁被關羽生擒,選擇投降,晚節不保,換成張遼,會如何選擇?

于禁被關羽生擒,選擇投降,晚節不保,換成張遼,會如何選擇?

提到曹魏的五子良將,于禁好像是與大家最為格格不入的一員——論戰績,張遼曾以八百破十萬,威震逍遙津;樂進驍勇善戰,每戰先登,衝鋒必進,還有大敗關羽的戰績傍身;張郃曾讓劉備、諸葛亮忌憚;徐晃則在襄樊之戰中,扭轉戰局,正面擊敗關羽。論忠義,雖然五子良將多為降將,但是投奔曹操後,無一人背叛,其中的張郃,更是戰死於亂軍之中,為曹魏流盡了最後一滴血。于禁卻晚節不保,兩度降敵,最終被曹丕侮辱至死。

說到此處,我們不妨做出這樣一個設想,那就是假如襄樊之戰時,被水淹七軍,慘遭關羽生擒的人,不是于禁,而是公認的五子良將之首張遼,他會選擇投降,還是拚死悍衛自己的忠義?對於這個問題,小編比較傾向於第一種答案。可能很多讀者,都會認為,小編是為了替于禁洗白,故意抹黑張遼。甚至提出,當初關羽暫居曹操麾下時,他為堅持忠義,放棄了兄弟之義;以及合肥之戰時,他被迫以七千人,面對孫權的十萬大軍,卻沒有妥協,反而以智取勝,試圖證明張遼對曹魏忠義。

可是,如果我們熟讀漢末三國史,了解張遼的過往,就會發現,小編的猜測,並非是對他的抹黑。為什麼要這麼說呢?雖然張遼是聶一後人,算是出身名門,但是家族的沒落,以及亂世的影響,導致張遼本人,並不愚忠,甚至有些不念舊情,只不過他不會無故背叛罷了。例如,他最初「以驍勇給并州」,與呂布一樣,都是被丁原一手提拔的。可是,後來呂布受董卓利誘,殺害了丁原,張遼卻並沒有秉承什麼忠義之人,不僅沒有試圖為丁原報仇,還毫無芥蒂的投奔了董卓。

《三國志》記載:「漢末,并州刺史丁原以遼武力過人,召為從事,使將兵詣京都。何進遣詣河北募兵。得千餘人。還,進敗,以兵屬董卓。」雖然在董卓麾下時,他沒有出人頭地,卻好歹也算董卓的部下,可是後來董卓被殺,他也沒有任何表示,而是痛快的投奔了殺害董卓的呂布——「卓敗,以兵屬呂布」。

當然了,呂布也並非張遼最後的歸宿,當初呂布為曹操所擒,最終殞命白門樓的時候,張遼並沒有像演義中描述的那樣,淡定從容卻一心求死,而是早早的率兵向曹操投誠,對呂布沒有一絲一毫的留戀——「太祖破呂佈於下邳,遼將其眾降」。由此可見,張遼雖然在為主公效力期間,能保證基本的忠義,不會降敵,也不會背叛,但他同樣不會選擇死忠。只要主公陷入絕對的絕境,或者他被置於了死地,便會毫不猶豫的投降,從而保全性命。

甚至,雖然《三國志》中沒有明確的記載,但以關羽的忠義,卻能在遭到曹操生擒時,同意暫居曹操麾下,很可能與演義中描述的一樣,有張遼的功勞。由此,我們不難推斷出,如果襄樊之戰,被生擒的是不是于禁,而是張遼,張遼大約會做出與于禁相同的選擇,以保命為先。不知道大家是否認可小編的猜測呢?對於這個問題,你還有什麼不一樣的想法呢?一起來討論一下吧。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三國 的精彩文章:

孫曹劉建立三國政權,哪方勢力合法性最高?答案出乎你意料
呂布轅門射戟,箭術令人驚嘆,贏得一片喝彩,張飛是否服氣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