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頂級攝影師怎麼拍照?喊話中國攝影人不要模仿他們
4月11日晚,荷賽2019年年度圖片獲得者John Moore上台領獎並致辭。
阿姆斯特丹當地時間4月11日晚7點,提名攝影師、圖片編輯、受邀媒體按荷賽要求「半正裝」列座出席;大屏幕上出現荷蘭王子Constantijn和公主Laurentien在車隊護送下抵達現場的視頻直播;頒獎嘉賓上台致辭,從神秘信封里取出最終獲獎名單,現場攝像把鏡頭聚焦於提名攝影師,調動台下觀眾情緒;在頒布靜態照片八個類別、多媒體四大類別等獎項後,荷蘭王子Constantijn揭曉年度圖片大獎獲得者,將頒獎典禮推向高潮。
雖然荷賽旨在通過頒獎典禮提升新聞攝影的地位,但看似輝煌的場景難掩新聞攝影行業近年來的慘淡。去年,荷賽就2015-2018一百多個國家五千餘名參賽攝影師做了一份調查,結果顯示,在新聞媒體不景氣的當下,全職攝影師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不享受固定工資、福利的自由攝影師;約40%的攝影師表示自己的經濟狀況「困難」或者「非常困難」。他們需要一份「真正」的工作,來維持自己對新聞攝影的執著。
除經濟狀況堪憂,參賽攝影師在性別和種族上缺乏多樣性:受訪者超過80%為男性,其中三分之二在30-49歲之間;51%將自己歸類為白人,其次是亞洲人(19%)和拉丁美洲人(10%),黑人蔘賽者僅佔1%。雖然今年女性攝影師數量比往年有所上升,但仍不足。
針對荷賽被詬病不夠多元、獲獎作品映射出主流媒體視角單一、對世界其他地區以及少數族裔報道刻板印象泛濫等問題,頒獎典禮過後,我跟荷賽執行主席Lars Boering聊了聊。
新聞業長期由歐美媒體主導,是時候轉向其它地區了
作為權威新聞攝影賽事,荷賽不僅反映了業界現狀,獲獎作品對攝影師未來在題材和風格上的選擇也有所影響,凸顯這個組織的「多元化」尤為重要。對此,Lars Boering表示:「世界新聞攝影比賽的名稱決定我們要去觀看的是整個世界,新聞業長期由歐美媒體主導,是時候轉向其它地區了。」
「傳播(Communications)現在已成為一種對話。它曾經是廣播(Broadcasting)或窄播(Narrowcasting),現在它是一個交互。如果我們能很好地完成這種交流,那麼傾聽兩個聲音總比自己妄作判斷能學到的東西多很多。」他補充道。
荷賽基金會近幾年相繼推出的幾個項目,意在發現、培養全球,尤其是歐美以外的攝影人才。除了已經持續三十多年的Joop Swart大師班,荷賽還推出了「6x6全球人才項目」,以地區劃分,每年選擇六位攝影師來推廣。今年,中國攝影師叢妍被選入亞洲地區6個人才之一。
4月13日,荷賽攝影節上,展出「6x6全球人才項目」攝影師作品。
就主流媒體中出現的非洲影像多由白人拍攝,主題過於集中於貧窮、戰亂、饑荒等負面新聞,導致世界對非洲理解片面的問題,荷賽與The Everyday Projects合作建立了非洲攝影師資料庫。「當我們創建這個資料庫時,每個編輯都說:『我們在非洲找不到本土攝影師』『我們不知道他們是不是足夠好』,我覺得這真是胡說八道。我們創建資料庫,目的不是為了讓非洲攝影師接觸到西方媒體,而是讓西方媒體能夠主動與他們聯繫,用本土攝影師自己的視角講述非洲故事。」
2019第62屆荷賽長期項目類組圖二等獎《流血的房子》 攝影 | Yael Martínez
Women Photograph,一個以推廣女性攝影師為主旨的組織,自2017年開始統計幾大西方新聞媒體頭版照片的拍攝者性別。去年,《華盛頓郵報》25.9%的頭版照片由女性攝影師拍攝,《紐約時報》的數字為19.9%,《衛報》等媒體頭版上出現的女攝影師名字則不超過10%。就荷賽來說,女性攝影師參賽人數不到總參賽者的五分之一,其中五成女性攝影師在調查中認為她們在工作中受到性別歧視。
2017年年底,當反對性騷擾的運動在美國進行得如火如荼時,《國家地理》圖片副總監Patrick Witty被多名女性舉報性騷擾。《哥倫比亞新聞評論》一篇調查報道中詳細記錄了Witty和其他幾位男性攝影師長期騷擾女同行的行為,這在攝影行業引起了一場風暴,其後Witty被公司解聘。
Boering稱,荷賽非常積極地推動攝影界反性騷擾運動的發展,其為哈佛大學Nieman Reports撰寫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被《哥倫比亞新聞評論》報道中揭露的性騷擾只是「冰山一角」。在頒獎典禮結束後為期兩天的荷賽攝影節上,荷賽將辦公室二層一個明亮的會議廳作為場所,供業內四十多位女性探討如何創造一個安全的空間來舉報性騷擾。會議由自由攝影師Anastasia Taylor-Lind和《時代》周刊國際副主編Naina Bajekal主持,參與的女性包括媒體記者、編輯、自由攝影師和視覺機構創始人等。
荷賽攝影展開幕式現場。
Boering說:「我們努力邀請更多女性攝影師參與荷賽,同時讓她們感受到荷賽是一個舒服的可以成功的地方。」
(4月17日,《哥倫比亞新聞評論》報道,荷賽在頒獎典禮前收到對提名攝影師Andrew Quilty「不當行為」的舉報,決定收回對他參與頒獎典禮的邀請,並取消了他的機票和住宿訂單。荷賽沒有對外公布「不當行為」的性質、舉報的人數和信息等。Quilty通過律師發言,稱他並不知曉舉報內容。)
去發現本土敘事者,否則我們永遠擴大不了他們的聲音
今年,獲得荷賽四項大獎的作品中三項均為美國邊境移民題材。荷賽多媒體比賽評委主席Zahra Rasool表示:「這反映了這個題材的重要性,移民問題超越國界,跟很多人息息相關,反映了美國外交政策對世界的影響。但同時,我覺得它也反映了評委有多麼以美國為中心。」
2019第62屆荷賽年度圖片《美墨邊境哭泣的女孩》 攝影 | John Moore
Rasool來自印度,目前領導半島電視台Contrast VR沉浸式媒體工作室,坐標紐約。「我在印度長大,但在美國接受教育。因為我住在美國,當看到今年年度在線視頻《『零容忍』政策遺留問題:受過創傷的兒童無法獲得治療》的時候,非常感同身受。很多評委都在美國受過職業訓練,或者跟美國有某種聯繫。」
2019第62屆荷賽年度在線視頻《「零容忍」政策遺留問題:受過創傷的兒童無法獲得治療》。
Rasool認為,像她一樣在主流媒體任職的編輯應該在挖掘本土人才上擔起更多責任。「讓評委、研討會上的發言人更多元化固然重要,但除非我們去發現本土攝影師、敘事者,投入精力去訓練他們,確保他們知道怎麼申請一個基金、怎麼參加一個比賽,否則我們永遠擴大不了他們的聲音。」
在組建Contrast VR團隊時,Rasool有意將職位全部給了女性,其中大多數是非白人女性。在ContrastVR創作《我的人們,我們的故事》系列時,他們將設備給到非洲和中東當地的視頻拍攝者,為他們進行專業培訓,讓他們講自己地區的故事。「我們在尋找當地攝影師的過程中要做一些工作,但當我們找到他們之後,合作並不困難。有些編輯說尋找人才很難,我覺得那只是一個偷懶的借口。」
《我的人們,我們的故事》官網截圖(部分)。
讓受眾用自己的速度體驗故事
今年是荷賽多媒體比賽創辦的第十年,這個融合了文字、照片、視頻、數據可視化等元素為一身的新型報道形式仍在不斷摸索和創新,直到今天都很難被定義。今年,組委會專門為提名的交互作品頒發了「量身打造」的獎項。
獲得「傑出多媒體敘事」和「年度交互作品」大獎的作品是《最後一代》。故事用三個兒童的視角講述了太平洋上馬紹爾群島面臨海平面上升、島民即將失去家園的危機。這部作品敘事流暢,在拍攝、剪輯和聲音的製作合成上頗有電影的效果。
2019第62屆荷賽年度交互作品《最後一代》。
作品製作方為美國公共電視台PBS的紀錄片頻道Frontline和非營利性新聞機構The Ground Truth Project。代表《最後一代》製作團隊上台領獎的作者、製片人Michelle Mizner說:「我們想給觀眾提供一個方式,讓他們用適合自己的速度體驗故事。」紀錄片電影人出身的Mizner認為交互作品的敘事方式令人興奮:「就像看一張靜態照片或者讀一段文字,觀眾可以停下來思考,跟信息產生共鳴。它也讓敘事者能更深挖一個故事。」
製作初期,《最後一代》團隊就考慮了哪些平台更適合觀眾觀看這個故事。「我們的觀眾正在用不同的方式去消費媒體,我們當然希望創作出的東西領先於他們的需求。」除了交互網站,Frontline還發表了文字稿件,製作了Podcast,力求獲得不同受眾。
Mizner對嘗試交互敘事的創作者建議:「跟你的搭檔儘早溝通,他們可以幫助你思考如何製作這個故事,哪些報道、照片和視頻素材之後會有用。跟那些能挑戰你、向你提出難題的人一起工作是很棒的。」
生產出代表自己對世界觀點的作品
第59屆荷賽當代熱點類單幅一等獎《中國迷霧》 攝影 | 張磊
儘管荷賽正努力尋找中國本土攝影人才,但真正將中國攝影師和國際媒體聯繫起來還有很多阻礙。荷賽執行主席Lars Boering提到:「外國媒體和中國攝影師的溝通是個門檻。缺乏有效溝通和交流渠道對中國攝影師來說是個劣勢。他們幾乎不用郵件。在時間緊張的時候,編輯需要很快地跟攝影師交流,得到答覆,快速跟進故事的發展。」
荷賽在中國素有「攝影界的奧運會」之稱,近年來,中國攝影師也成了參賽的主力軍,但實際符合「攝影記者」身份的參賽者可能只是很小一部分,大部分人沒有接受過新聞攝影訓練,為了迎合評委口味,模仿往屆獲獎題材在中國攝影圈十分常見。
對此,Boering向中國攝影師建議:「堅持拍攝你們自己的故事,不要被荷賽選擇的作品影響。如果一直去模仿(西方的視角),永遠不能實現用多元化的影像詮釋世界這個目標。看荷賽的照片,從中學習,但是不要去盲目追隨或者複製這些作品。我希望獲獎作品能給中國攝影師靈感,來生產出代表自己對世界觀點的作品。只有你們自己的故事才能改變荷賽作為『世界新聞攝影比賽』的定義。」
(本文圖片由WPP及撰稿人明曄提供,本文刊載於穀雨計劃guyuproject。)
撰文|明曄 編輯|景旭
運營|劉心雨 校對|阿犁 統籌|迦沐梓
※影像改變現實!2019荷賽獎揭曉,獎項得主說
※對談鮑昆、聞丹青:細節里的四月影會
TAG:穀雨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