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歲造反54歲稱帝,劉邦有何核心競爭力?韓信一語道出!
作為秦末風雲人物,劉邦就是一個傳奇,在群雄並起的大時代,已屬老年人的劉邦能夠脫穎而出,推翻大秦帝國,擊敗霸王項羽,成為最終的勝利者,顯然不是偶然。
作為一枚骨灰級的無賴,論勇武、論智謀、論才華之類,40多歲的劉邦還真沒什麼驚艷之處。既然如此,劉邦48歲造反54歲稱帝,核心競爭力究竟是什麼?對此,韓信一語道出。
有一次,韓信和劉邦聊天,談到了領兵多少問題,這就是著名的「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典故,其中就談及了劉邦的核心競爭力。
上(劉邦)笑曰:「多多益善,何為我禽(有轄制、趨勢之意)?」信(韓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
一句「不能將兵,而善將將」,道出了劉邦的競爭力。其實,劉邦何止「善將將」,從起義反秦、楚漢爭霸來看,劉邦非常善於識人用人。
21世紀什麼最重要?人才!事實上,在任何時代,都是人才最重要,只要手下有足夠的人才,能團結一致的往前走,奪取天下並非難事,歷史早就證明了這一點。所以,劉邦的核心競爭力就是識人用人。
和劉邦相比,項羽手下曾有范增、韓信、陳平、英布等人,卻都不能很好的使用,范增被逼走,韓信陳平英布等人投靠了劉邦,所以最終項羽烏江自刎。韓信評價項羽是「匹夫之勇、婦人之仁」,在領導能力上,項羽可謂一塌糊塗;陳平的評價是「雖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項羽識人用人能力一目了然。
正因如此,有學者感慨,在識人用人上,如果劉邦能得9分(十分滿分)的話,那麼項羽最多只能得5分,劉邦比項羽要高明的多。
關於劉邦識人用人的案列有很多,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韓信。
韓信命運極為坎坷,在家鄉年代不必多說,參加起義軍之後,項梁「未得知名」就兵敗,項羽對韓信的計策謀略不屑一顧,所謂「數以策干項羽,羽不用」。所以,韓信投靠了劉邦,歷經萬苦、差點被砍頭,以及蕭何月下追韓信之後,韓信才正式被劉邦認識。
從史料來看,韓信應該缺乏獨立領軍的機會,不然以韓信之才,在項羽手下早就脫穎而出了。然而,就是這麼一個沙場「初哥」,卻在蕭何建議之下,劉邦直接拜韓信為「大將軍」,相當於是軍方第一人。
古往今來,將一個沒有實戰經驗之人,驟然推上了第一元帥的位置,還有比劉邦膽子更大、心胸更開闊的豪傑嗎?但如果劉邦不重視韓信,那麼還能擊敗項羽,奪取江山嗎?
其實,蕭何、張良、曹參、周勃、樊噲、雍齒等人,劉邦首先是認識到他們的能力,其次基本做到了「人盡其位,人盡其才」,或知人善用,將這些人擺在合適的崗位上。尤其劉邦對蕭何、張良、韓信三人的評價,說明了劉邦對才人認識和使用極為合理,有獨特的眼光。
劉邦究竟有怎樣的用人之道呢?有學者總結為「三不用」,即無才之人、不忠之人、完美之人。
其實,大家別覺得簡單,首先要辨別出「無才之人、不忠之人」,其次才談得上用不用。另外,完美之人為何不用?原因很簡單,天下沒有完美之人,且政壇上的完美之人,對劉邦來說可能就是想要奪取他的江山。
《史記》中記載了二個故事,就一定程度上驗證了劉邦的這種用人之道。季布和丁公是甥舅倆,都是項羽手下,但季布多次毫不留情的擊敗劉邦,丁公卻在戰爭中放過劉邦。漢朝建立之後,按照常理而言,這兩人的命運應該很簡單:丁公高官厚爵,季布死路一條。
然而,漢朝建立之後,劉邦放過了季布,認為季布這是盡其所職,卻將對他有恩情的丁公處死,所謂「使後世為人臣者無效丁公」,丁公是投機取巧,屬於「不忠之人」。
顯然,從季布和丁公的遭遇來看,劉邦在識人用人這一點上,的確非同一般,比較「逆向思維」。
總而言之,從劉邦奪取江山的過程中來看,主要是因為張良、蕭何、韓信等人,但這些人的被認可和任用,卻又是劉邦之功。當然,也別覺得這些人才虧了。沒有劉邦的整合和正確使用,張良、蕭何、韓信等人,分散到其他大小勢力之中,他們可能也就史上無名了,或做不出如此大的功績。
所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卻不常有」,韓信之類的人才很多,但劉邦這樣的伯樂卻稀少。如果你能遇到一個伯樂,或許就能還世界一個奇蹟,很多時候,並非你能力真不行。
縱觀古今歷史,劉邦這種領導型人才一直極為稀罕,屬於高級才能,古今成大事業者莫不精通此道。即便你的才能一般,但如果你能遇到這樣的領導,或也能混個「公司元老」之類,能夠功成名就。否則,即便才華橫溢,若無人賞識,也難以出頭。所以說,很多寂寂無名之人,不是能力問題,而是缺少一個伯樂,將他擺在合適的崗位上,給他一個發揮的機會!
※湖北挖出一座古墓,出土文物令人動容,難怪秦始皇打仗不缺軍糧!
※古埃及靠近歐洲,古希臘為何晚出現2400年?網友回復一針見血
TAG:百家雜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