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梟雄孫堅和小霸王孫策,為什麼英年早逝,皆因這個壞習慣一脈相承

梟雄孫堅和小霸王孫策,為什麼英年早逝,皆因這個壞習慣一脈相承

熟讀漢末三國史,我們就會發現,在那個人才的盛世中,雖然令人敬服的大才很多,但更多的卻是令人惋惜之輩。例如,江東猛虎孫堅,生於平民之家,卻引起了朝廷的注意,兩度被徵召,諸侯聚義討伐董卓的時候,他更是一馬當先,引起了董卓的忌憚。可惜,他年僅三十六歲,便英年早逝,未能在爭霸群雄中,留下太多屬於自己的痕迹。

其長子孫策,十七歲喪父,無奈屈居袁術麾下,短短几年間,不僅機智的擺脫了袁術,得以獨立,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轉戰江東,平定了八十餘縣,從此割據一方,連曹操都心驚不已。然而,他也沒能實現自己的大志,年僅二十六歲,便早早退出了歷史舞台。這樣兩位梟雄的殞落,實在令人唏噓。可是,如果我們細讀歷史,就會發現,他們的英年早逝,怪不得別人,僅是因為他們父子,有一個一脈相承的壞習慣,那就是總將自己置身於險境。

例如,孫堅第一次引起時人的注意,是他十七歲的時候,隨叔父出海,遇上了海盜分贓,於是隻身上前,假裝有同伴呼應,驚散了海盜,並殺死了其中一人。雖然此事讓很多人讚歎他智勇雙全,但是這樣的冒險,卻很容易搭上自己的性命。過後,他受朝廷徵召,參與了平定黃巾等戰爭,也總是一馬當先,結果有一次誤中埋伏,跌落馬下,差點殞命當場。可是,之前他依舊沒有吸取教訓,在與袁術結盟,征討黃祖的過程中,竟然「只馬巡峴山」,結果慘遭射殺。

按理說,他都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他的後人應該吸取教訓才是。可是,其長子孫策,同樣喜歡把自己置身於危險的境地,不僅曾親自與名將太史慈單挑,還在平定江東的過程中,被祖郎大軍包圍,身邊只跟著老將程普,和一個普通的騎兵。到了平定江東之後,他更是不顧個人安危,「單騎出」,給了刺客可乘之機,最終遇刺身亡,重蹈了父親的覆轍。

比起更擅長統兵作戰的父親和兄長,孫權看起來要「靠譜」的多。可是,這也僅僅是看起來罷了。孫權比起父親,將自己置於險境的次數,只多不少——例如,當初他隨孫策平定江東時,孫策大戰六縣山賊,孫權奉命守宣城,竟然不設防禦設施,最終被山賊突襲,差點殞命;合肥之戰的時候,疏於防守,讓張遼衝到了自己的麾蓋之下,差點慘遭生擒,無奈退兵的時候,又居於後軍,結果在逍遙津遇伏,再度差點被擒;除此之後,他還喜歡「親射虎」,有一次差點被猛虎所害,玩出一出虎口脫險。

也就是說,江東孫氏一脈相承的壞習慣,就是喜歡將自己置身險境,而且從不吸取經驗教訓,孫堅和孫策的英年早逝,都與這個原因息息相關,孫權也因此數度遇險,只不過他比父兄要幸運的多,沒有因此殞命罷了。說到此處,我們不得不感嘆,「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的教誨,應該被每一個人銘記在心,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像孫權那般幸運,孫堅和孫策的結局,應該為每個人敲響警鐘。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三國 的精彩文章:

明朝最狠毒的特殊掌權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不是皇帝卻殺人如麻
三國時期女子改嫁是常事,為什麼小喬寡居,無人求娶?原因簡單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