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利用3個經濟學思維,提高你的生活品質

利用3個經濟學思維,提高你的生活品質

前段時間看《我家那閨女》的時候,大家都發現袁姍姍看起來「馬馬虎虎」,實則卻是一個極其自律的人。

我們還看到,她會自己動手做早餐,並且在早餐間隙聽經濟學課程來充實自己。

會有人疑惑,不是這個領域的,為什麼要學經濟學呢?

我想在《牛奶可樂經濟學》中,可以找到答案。

裡面講了許多例子,比如:

你想在隔壁的校內雜貨店買一個鬧鐘,價位20元。有個朋友告訴你,同樣的鬧鐘在城裡的超市只賣10元。你會進城買這個10元的鬧鐘嗎?還是直接在隔壁的雜貨店買?

大多數人都選了去超市買鬧鐘。再看看下一個問題:

你想在隔壁的校內雜貨店買一台筆記本電腦,價值2510元。同樣的電腦,在城裡的超市賣2500元。

你會在哪兒買這台電腦呢?大多數人會在學校買。

這就是成本效益的問題。

利用經濟學的思維,思考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這大概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學經濟學的原因。

正如查理·芒格所說:每個人要理解這個世界,需要找到自己的心智模式,底層的思維模型。

這些模型應該來自不同學科和方面,大概80到90個模型就可以幫你處理90%以上的問題。

我們所有學過的基礎學科和理論,都會變成自己的心智模式。

經濟學也同樣如此。

01

折現

無論是減肥健身,還是做一些其他事情,我們常常會被拖延症捆住手腳。

「這個冰淇淋真的太好吃了,我今天吃完,明天開始正式減肥;

這部電影真的超級想看,我今天先把它看完,明天再去完成那件事。」

為什麼我們常會選擇拖延呢?

我們可能會把它歸結為:因為懶,因為缺乏安排,或是因為沒有時間觀念。

但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即刻的快樂總是特別吸引人,人們傾向於今朝有酒今朝醉。

就比如一個例子:

如果有一個人和你說,你有兩個選擇,一個是 100 天后給你一顆糖,另一個是 101 天后給你兩顆糖。你很可能會說,當然是 101 天后給我兩塊。

但如果這個人和你說,是現在馬上給你一顆糖,還是明天給你兩顆糖,你也許就會猶豫了。甚至很可能你就選擇了現在就先吃一快糖,誰等得了什麼明天啊!

這其中就包含了經濟學上「折現」的內容。

折現,是為了比較不同時間點的資金價值。

也就是說,今天能拿到的一百塊,和下個月才能拿到的一百塊是不一樣的。把未來的收益摺合成今天的價值,就叫做折現。

人們總是抵擋不住即刻愉悅的原因之一就是,快樂也是有折現率的。

然而,完成目標則需要努力和等待,我們不能把完成一個目標的成就感,折現成當下的快樂。

《異類》這本書里說:任何人只要經過1萬小時的錘鍊,都可以由平凡走向超凡。

精讀君的終身成長詞典詞條《188:刻意練習》里也說,任何人通過持續以十年計的刻意練習,都可以成為領域專家。

極具天賦的人畢竟只是少數,更多的人是通過練習成為專家。

無論你想要成為哪個領域的專家,這一萬小時都是必要的。

如果你有想實現的夢想或目標,就必須經歷漫長的刻意練習。

所以,你會選擇今天的一顆糖呢,還是選擇十年之後的一千顆糖?

02

複利

《窮查理寶典》這本書里提到,「複利原理」是普世智慧中一個很重要的知識。

複利,是一種計算利息的方法。按照這種方法,利息除了會根據本金計算外,新得到的利息同樣可以生息,也就是俗稱的利滾利。

愛因斯坦說:複利是人類的第八大奇蹟。

複利周期內,看似不起眼的小進步或者小退步,假以時日,則會讓本體產生超乎想像的巨大進步或者退步。

用電影《釜山行》來說明,當一個喪屍咬了一個人後,就會變成兩個喪屍,兩個喪屍分別咬了一個人,就會有四個喪屍……以此類推,瞬時間就會有一車廂的喪屍。

可想而知,複利效應有多顯著。

學會用複利的方式去思考,就拿理財來說,只要你不賠,慢慢積累,財富就會積累出來一個天數。

投資自己,也是同樣的道理。

如果你將錢用於投資自己,參加培訓,提升自己的知識儲備與能力;參與社交活動,提升視野,努力工作。

假使這些每年給你的收益是10%,這樣幾年後升職加薪所帶來的收益,就會遠遠大於當時的投入。

複利是需要靠時間積累的。

所以要學會耐心點,把時間當做朋友。

不要高估一年內能做成的事,也不要低估五年的時間能做成的事。

03

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是指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

塵封的健身卡、美容卡,這些已經投入成本,但卻沒有完全利用的,就都是沉沒成本。

生活中,沉沒成本會影響我們的判斷,令我們陷入沉沒成本的陷阱。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曾用一個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什麼是沉沒成本。

你預訂了一張電影票,已經付了款而且不能退票。看之前,你並不知道這部電影怎樣,是不是合你的口味。

當你走進電影院,坐下來觀看30分鐘後,你感到昏昏欲睡、索然無味。

這時,你應該離開影院嗎?

相當一部分人會覺得,既然是花錢買的票,如果不看完就走人,會是一種浪費。

這種想法,就表明你已經陷入沉沒成本的陷阱里了。

因為無論你離開影院與否,錢都不會再收回。

而如果你不離開,卻又無法享受電影,不僅令自己痛苦,更浪費了你本可以做其他事情的時間。

同理適用於戀愛,如果兩個人在長時間的相處後,發現彼此無法再繼續下去。

就會有一部分人覺得,我已經在對方身上花了那麼多心血,投入那麼多,怎麼能放手?

然而事實卻是,不放手其實會更痛苦。

比起執著於過去的付出,及時止損更重要。

凱恩斯說:經濟學理論不是教條,而是一種方法,一種智力工具,一種思維技巧,有助於擁有它的人得出正確的結論。

在徐小平為他的母校薩省大學畢業典禮的一次演講中,在講到如何形成人生的大格局時,也提到一個觀點:

在人生大事上,要學會運用經濟學思考模型。

像經濟學家一樣去思考,讓你的人生擁有真正的大格局。

共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精讀君 的精彩文章:

真正有大格局的人,情緒穩定,心態良好
寫給月入三五千的你:真正厲害的人,都戒掉了這3種思維習慣

TAG:精讀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