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每種職業都有自己的服飾,如果穿越到古代,你希望從事什麼職業

每種職業都有自己的服飾,如果穿越到古代,你希望從事什麼職業

在古代,講究的是尊卑貴賤,三綱五常。因此,士農工商等各種職業的人群不僅僅在社會地位中有所區別,而且在服飾的穿著上也有區別。

農民

自古以來,古代中古都是一個農業大國,並且是以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為基礎的。知道明清時代,工商經濟的蓬勃發展,才導致了小農經濟的解體。

不過,可能是因為物以稀為貴的緣故。就算是數量再龐大的農民職業階層,還是社會最底層的勞動人民。古代把農民成為「庶民」。

農民在古代的服飾特點還是比較突出的。一般都是錐髻豎頂,頭戴笠帽,衣服大多是大襟,兩袖緊窄,以便於勞作時不妨礙。衣服的長度也要比常服要短一些,一般儘是垂到膝蓋。因此,在古代,見到的大部分人的裝束都是這樣的。並不是像我們在電視劇里看到的大袖衫的樣子。

而在漢代,對於農民的穿著還有一項特別的規定。規定庶民的粗布短衣一律不得印染,只能用原本的布的顏色。一直到了西漢後期,律令有所放鬆,庶民們才敢穿著青綠之衣。所以,在漢代前期的時候,如果你見到哪位男子身著的是非原色的麻衣,那這個人絕對不是一般的農民了。

同時,在古代,農民的另一個服飾特點是頭戴笠帽。在漢代以後,笠帽一直都是農人漁夫使用的帽子。但是到了明代,士大夫們為了追求時尚,就模仿著農人的樣子,帶著笠帽行走在市井之中。頗有一種武俠大說里大俠的感覺。為此,朝廷還專門頒布了一條法令:「令農夫戴斗笠,蒲笠,褚如師並不禁,不親農者不許」。看似是一種娛樂形制的法律。但是,明代時候的小農經濟已經受到工商經濟的衝擊,因此,政府的這一舉措,也有保護農民的意思。

士人

古代又四民,士人居首。也就是說,士人在四民眾,地位是最高的。這是一個以讀書之人為主體的文化階層,所穿的服飾也和其他三種民眾有明顯的區別。

根據漢毛亨的記載,當時的士大夫們已經有自己的專門的服裝了。而且,大多數是青色的領子,以此來區分一般的庶民。

而士人特有的服裝就要數「逢掖」了,只是一種寬大的單衣,但是腋下的部分做的比較寬大。後來人們將其稱為「繻服」。到隋唐時期,此類服裝依舊還存在。一般都是用麻布製作而成,衣長蓋過膝蓋,穿著的時候需要用系帶繫上。不過,這種單衣很快就被襤衫替代了。

斕衫的出現,將士人的地位更加提升了一個檔次。初唐時期的斕衫,可是被作為一種禮服的存在。有禮服的民眾,可見地位也是和其他人不一樣了。唐代以後,這種服飾更是被明文規定,作為秀才,舉人的專屬服裝。那麼,既然當做了禮服,那麼士人的便服怎麼辦。這點到不用擔心,因為在斕衫被官宣之前,就已經有其替代品出現了——直裰。這種服飾也是僅僅把斕衫的橫斕去除了。

商賈

在現代,有錢的地位雖然可能不是最高,但一定不是最低。但是,在古代卻偏偏相反。商賈在四民中地位最低,但是卻是最富裕的。服飾的華麗程度也與其財力掛鉤了。甚至一些實力強大的商賈,其服飾的華麗程度超過了帝王皇妃。不僅僅是服飾,不少的商人的車馬以及房舍在規格和華麗程度上,也是到了以下犯上的程度。因此,這才會出現重農抑商的政策。

在服飾上,各朝各代的統治者也是為了商賈操碎了心。隋朝規定商人的服飾用色為黑色;五代規定商人的服飾用白色。由此可以推斷,其實一開始商人的服飾和貧民的差距不是很大,就是因為統治者對其的特殊照顧,導致商賈的服飾在四民中成為了一股泥石流。

不過,就算在商賈之中,到了宋代,由於其經營範圍的不同,身著的服飾也有不同。大家都是約定俗成,循規蹈矩。

其他職業服飾

佛道服飾的服飾想必大家都知道,有袈裟,方袍等法服,此外,還有一些平民化的常服。倡優的服飾一般都是比較精緻的,畢竟算是服務業啊。此外,款式也是比較奇異的。

還有一種特殊的職業,人數眾多,是全國第一大幫會。那就是乞丐了,乞丐的服飾只能是用「身無寸縷」來形容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往今來風說天下 的精彩文章:

關於漢服的五個細節,蘊藏著的都是漢文化的精髓
古代的青樓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樣,想歪了的肯定是讀的書太少

TAG:古往今來風說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