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的鞋子,最熟悉的是靴,而最陌生的你可能連名字都不認識

古代的鞋子,最熟悉的是靴,而最陌生的你可能連名字都不認識

「衣食住行」可以說一直以來都是圍繞著老百姓的生活,與之密不可分。「衣」通常是指上衣下裳,而「行」則指的是出行的交通工具,最常見的就是十一路公交了。

不過,鞋子,就是這麼神奇地連接了「衣」和「行」。在古代,鞋子被稱為「足服」,算的上是服飾的一種;而鞋子又是用來出行的,所以又和出行工具聯繫在了一起。因此,鞋子這麼重要的一種外在用具,在老百姓的生活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舉足輕重」一次就可以看出來了。

那麼,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古代,足服究竟有哪些款式呢?而你認識的究竟又有哪些呢?

第一次接觸到「履」這個字,算是「如履薄冰」這個成語了。在這個成語裡面。「履」是動詞,但是在足服裡面,履就是鞋子的一種了。

履,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現在暫無考究。而其本質就是一種單層的鞋子,而製作的材料卻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有草製作而來的草履,動物皮製作的皮履,麻製作的麻履。而其中,最貴重的就是用絲製作的絲履。畢竟在古代,連寫字用的紙張也是因為竹片太沉,而絲綢太貴的緣故才出現的。

履發展到唐代,則是出現了一個很有時代特點的款式,就是高頭絲履。具體的形制是鞋子的頭部和鞋子的身體分離,鞋子的頭部有一快很高的履頭,走路時則需要勾住下擺才能行動。這麼麻煩的鞋子,可能就是為了單純的好看吧。

開頭所說的那種連名字都不知道的鞋子就是這種了。先科普一下,這個字念做「XI」。這種鞋子之所以很少出現在大眾的視線里以至於連名字都不知道的原因是因為這種鞋子需要特定的場合和特定的人穿的。在《漢書》中就有記載:「貴為天子,志在四海,身衣弋綈,足履革舄」,說的就是漢武帝穿著麻革做的鞋子,穿著冕服時候的樣子。

這種鞋子,通常是以木屐的形式出現的。相傳最早是在春秋時代出現的,到了東漢開始盛行。直至隋唐時期,都是很常見的鞋子。之後便是傳入了日本,從現在日本經常在櫻花祭時候穿著木屐,可以看出日本對於木屐還是很喜歡的。李白在《夢遊天姥吟留別》里也有提到:「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因此日本稱謝公屐為「山屐」

屐,體現在女子身上,還有另外一種特殊的形式,那就是「漆畫屐」,這種款式的鞋子主要是在女子的木屐上塗上彩繪。這種木屐到了宋代,又被賦予了一種特殊的意義——結婚時作為嫁妝的一種木屐,屐上畫滿各種色彩的圖案,並以五彩帶作為木屐的系帶,表達了婦女對美好未來的期望和祝福。 《太平御覽》中說道:「《風俗通》曰,延嘉中,京師長者皆著木 屐。婦女始嫁,作漆畫屐,五色彩為系。」

這種鞋子可以說是最熟悉不過了。在《武林外傳》之中,就曾多次作為配角擔當出席。靴,最開始並不是漢民族的主要足服,而是北方游牧民族為了騎馬和保暖所用的鞋子。可想而知,一開始的靴應該就是以雪地靴圍住了吧。到了魏晉南北朝,浩浩蕩蕩的北魏孝文帝改革,使得這種鞋子傳入了關中,漸漸地成為了中原老百姓的日常服飾。而到了唐代,靴子被官方強制穿著,其重要程度和現在的公務員著正裝上班一樣了吧。

繡花鞋

「芒鞋破缽無人識,踏過櫻花第幾橋。」繡花鞋在眾多的足服裡面,算是小公主的存在了吧。作為漢族女子的日常用鞋,繡花鞋通常是用棉,綢緞製作,鬆軟的質地特別適合在上面繡花。而這種精緻的手法的初創竟然是一位古代帝王。相傳在春秋戰國,晉獻公命令宮中女子在鞋面上必須綉上花草,禽獸,同時還下令女子出嫁必須穿上這種鞋子。一下子,繡花鞋就成為了國鞋。而其也因為小巧可人,直至今日還為廣大女性穿著。

此外,還有三寸足蓮等一些足服種類,只是參考意義不大。那麼,對於以上的這些鞋子,你看中的是哪款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往今來風說天下 的精彩文章:

漢服的用色很有講究,其中便用到了五行原色,你是否有了解呢

TAG:古往今來風說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