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中國男人的球鞋鄙視鏈
男人真是個以鞋取人的膚淺種族!
三里屯南區一哥黃老鞋,人如其名嗜鞋如命,向來對穿「莆田鞋」的男人嗤之以鼻。雖然他買鞋還要熬夜搶號,但依然樂在其中。
而西二旗「潮流」典範王3C,一雙NB便可平趟2019。他最反感穿雙Hogan配西裝的市場部男人,不小心踩他一腳,能像娘炮一樣嚎一下午。
在男人的世界中,球鞋鄙視鏈一直存在。早在上世紀90年代,「以鞋取人」就已成為常態。
80年代——球鞋代表階級
在80年代,球鞋界的三大巨頭非回力、飛躍和雙星莫屬。
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這三個國產品牌就是絕對的大牌。以大院子弟追捧的飛躍小白鞋為例,那時的工薪階層想想買一雙得花光半個月工資。
正因這種極端的「價值不對等」,導致那時人與人形成了涇渭分明的鄙視鏈。
處於鄙視鏈最低端的,是在時代浪潮中隨波逐流的勞苦大眾——他們竟然靠著老頭樂和解放鞋就能熬過整個青春期。
站在球鞋鄙視鏈頂端的球鞋黨,也並非兄弟同心。
穿回力的大學生們就頂看不上那些穿著飛躍、騎著鳳凰的軍大院子弟。
一方面因為他們手裡往往捏著一家三口的飯票,頓頓都能吃得腦滿腸肥,另一個原因是自己的女同學往往在他們成群結隊拍婆子時被拐跑。
而穿著飛躍的大院子弟並不care穿回力的窮大學生。
他們看不順眼的是穿廉價雙星的工人子弟——「穿球鞋這麼風騷的事怎麼被你們丫的弄得這麼低俗?」
彼時的雙星價格只有飛躍和回力的一半,且為了做產品差異化,顏色也不是回力的乳白或飛躍的潔白,一般不是黑的就是藍的。
工人子弟對它青睞有加,因為耐臟啊!
穿著雙星本不是問題,但穿著雙星還不服穿飛躍的「軍屬」,那事可就大了!那些年,藍棉襖VS將校呢、黑雙星VS白飛躍,就等同於這兩撥人的階級對抗。
穿著回力吟詩作對的窮大學生,吃著檸檬酸了10多年。
80年代球鞋現狀:
1.回力、飛躍分別被外國收購併被打造成了街頭潮牌,身價翻了十幾倍,但和我們不再有關係;
2.雙星除了橡膠產業外,唯一和「鞋」有關係的就是老年健步鞋。
90年代——球鞋代表生活方式
到了90年代,穿鞋的男人們發現了新大陸——李寧、安踏、特步等國貨品牌迅速崛起,終於可以穿上高級的「旅遊鞋」了。
這3個品牌有很多共性,比如都找有名氣的專業運動員帶鹽,提高美譽度。
雖然同樣有名人加持,李寧卻更像「天之驕子」,因為人家不止找冠軍打廣告,還是冠軍手把手創立的品牌。
所以李寧牌運動鞋的價簽上,也沾染著一股子傲氣。
因此在那個年代,買得起李寧的「新中國第一批中產階級」穩穩站在了鄙視鏈的高位,鳥瞰眾生。
安踏和特步沒有冠軍爹,起跑線上就輸一截。於是安踏開始在價格上打差異化戰術,然後靠高性價比成功俘獲了李寧用戶家的熊孩子們……
特步一看急紅了眼,立馬找來謝霆鋒代言,也想蹭蹭幼齒買家的油水。
最後他們成功在四線小鎮站穩了腳跟,和361°、貴人鳥一起活成了小鎮青年最愛的模樣。
天下大勢分合有度,興衰無序。那時的李寧出街認親率越來越高,甚至開始被自己的同胞拿去抄襲。
正所謂「同一個Logo,同一個夢想」,只要面子到了位,誰還管你捂不捂腳。
90年代男人的球鞋鄙視鏈,是一個樹倒猢猻散、牆倒眾人推的悲情故事。隨著越來越多國產運動鞋品牌的介入,這場鞋圈爭霸不但沒有愈演愈烈,反而逐漸無人問津。
中國第一代中產階級搓著10年來被旅遊鞋捂出雞眼的腳,走進了千禧年。
90年代球鞋現狀:
1.李寧說「混不好我就不回來了」,然後就在洋時裝周大秀上為國貨狠狠出了次風頭,現在已是當紅潮牌;
2.安踏收購了斐樂,然後放狠話說5年後要賺1500個億;
3.特步,「查無此鞋」…
千禧年——球鞋代表貴賤
千禧年後的球鞋鄙視鏈,屬於年青一代。
90後、00後很少穿過李寧安踏,而回力飛躍他們甚至沒聽說過。他們的球鞋從耐克、阿迪起步,穿其它品牌的人,沒資格在這個小生態圈裡保有一席之地。
Nike和Adidas這些洋玩意固然好,但也同時是一個深不見底的無底洞。趕上打折恨不能500塊兩雙,一旦想追求熱門款,那就得沖著四位數去。
不過貴也有貴的好處——越貴贏面越大啊。
千禧年剛過那幾年,是青少年被父母胖揍的高峰期,原因除了年紀到了叛逆期,主要還是因為偷家裡的錢去買鞋……
於是漸漸的,Nike和Adidas不再吃香,因為換取這份體面的代價太大。然後另一個美國品牌開始搶佔市場,成為從小學生到大學生通吃的文藝之王。
它的名字叫匡威,它的價格不過百十塊。
但這並不能阻止穿他的男人篤定的遊走在鄙視鏈的頂端——我勤工儉學自己掙來的鞋,憑什麼被你啃老的耐克阿迪鄙視?
畢竟,「鞋分貴賤,人能分嗎?」
10年後他們才看透——人當然分貴賤,甚至貴里還有三六九等、賤里也分三教九流。
千禧年球鞋現狀:
1.Nike和Adidas如今熱衷和明星搞聯名,越來越去品牌化,「開局一雙鞋,熱度全靠蹭」;
2.匡威賣了幾十年廉價球鞋,終於飄了,愛馬仕配貨限購那一套也敢學著玩了。
9012年——球鞋代表文化
30多年光陰彈指一擼間。9102年的球鞋市場選擇之多,就連人體蜈蚣都鎮臂高呼「穿不過來」。
買者眼花繚亂,賣家口甜體賤——「想裝一盤大的?鞋房準備好了么您內!」
現在的球鞋鄙視鏈極為複雜,好處是我們不必再糾結於品牌了,當代潮流中最dior的球鞋最低的標準就是——有自己的名字。
「我買的不是阿迪,是NMD!」
「哥穿的也不是耐克,是yeezy!」
就好像你姓楊不重要,關鍵看你叫「楊永信」還是「楊超越」。近幾年曾霸屏的球鞋,很少有人能快速地說出它的品牌,因為它們就像一個個潮流文化符號。
「符號,文化人的事,能提牌子嗎?」
接連便是難懂的話,什麼「Pharrell Originals HuNMD」,什麼「Virgil Abloh Air Jordan 1」之類,引得眾人都鬨笑起來,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與其說當代的球鞋鄙視鏈是腳對腳、鞋對鞋的「正面硬鋼」,倒不如說是這是一場街頭潮流之間的「爐邊談話」。
誰牛B誰火?靠的其實是用戶的大數據。
玩朋克的Vans還在那看不上搖滾狗的Converse呢,轉眼倆人都被rapper腳下的AJ3踩得體無完膚。
最可樂的是,在現代球鞋鄙視鏈中,還會亂入穿著LV、Valentino、Balenciaga球鞋的男人。
穿著宇宙大牌,非要跑到球鞋圈玩降維打擊,這怕是走錯片場了吧?
所以說,9102年的球鞋鄙視鏈,是一場充滿歡樂氛圍的喜劇。大家樂呵呵的誰也沒當真,就只圖一樂兒…
原諒我給30多年來的「買鞋男人」加了這麼多戲,其實真正想說的還是這句:男人追求球鞋不是為裝B顯擺,只是一種審美情趣。
在追求外在美的路上,男男女女沒有本質不同,只是一種自我選擇的生活方式。只是男人生來更注重腳下走過的路——人生旅途如此漫長,和誰同行都會惆悵。
既然如此,就更要熱愛亦步亦趨、如影隨形的鞋,這有什麼錯?
※居家虐腹 減掉多餘贅肉和脂肪 練出巧克力腹肌
※女神總會以各種方式牛B地存在著……
TAG:HOT男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