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以春天的名義」,百餘件藝術作品謳歌新中國70周年光輝歷程

「以春天的名義」,百餘件藝術作品謳歌新中國70周年光輝歷程

「以春天的名義」紀念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上海藝術家作品邀請展5月1日至18日在海派藝術館展出。此次參展的35位老中青三代著名藝術家的百餘件作品,涵蓋了油畫和雕塑、傳統繪畫與當代藝術,藝術家用不同的藝術樣式謳歌新中國成立70年來取得的偉大成就。

展廳現場。

「藝術家們沉浸在這個洋溢著活力的春天裡,聚集在一起,進行著交流和溝通。」畫家陳逸鳴認為,本次藝術大展涵蓋人物、風景、建築多種主題,展現了寫實手法、意向手法、抽象手法等不同的藝術技巧。這些作品既是海派藝術一個積累和沉澱的過程,又是藝術家們突破慣性思維的主題性創作思路的大膽嘗試。「這是一次與眾不同的主題性藝術大展,藝術家們沒有固有的創作思維,而是通過自己最為擅長的繪畫語言和表現形式,描述作品的藝術感覺和視覺效果。同時,通過藝術家不同的文化語言和個性化符號,將各自的藝術理念和創作風格呈現於大眾面前。」

此次藝術家們集結起精品力作,其中《沃野》《蘇州河畔》《九龍公園》《冬雪》《上海綠肺·東灘濕地》等作品,以追求上海精神和深度探索為宗旨,充分發揮創造力。藝術家們在創作中堅持了與時代同步伐,從當代中國的偉大創舉中發現創作的主題,描繪這個時代的精神圖譜。與此同時,藝術家們也在堅持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拓展中西融合之路。

畫家任麗君以《復旦——紀念圓明園被焚120周年》《叢林中的姐妹》等作品亮相展覽,這些作品也代表了她對「春天」的理解。《復旦》創作於1982年,任麗君描繪了當時的青年對黎明、振興中華的希望和心愿。畫面上,一人看著廢墟低頭沉思民族恥辱,另一人則在仰望春天,圓明園不倒的柱子則寓意民族精神永遠不倒。「「我們不能忘記過去,不能忘記我們的民族是如何走過艱難歲月的。同時,在春天裡,我們繼續仰望,實現民族復興,要靠我們年輕人努力奮鬥。」

「上海這座城市培養了我,參加這樣的主題展覽對於年輕畫家來說是一種榮幸。」90後畫家王小雙以數件城市題材作品參展,其中《空中之城NO.02》是近期的創作,他用360度航拍的視角來表現城市,這種大視角是看城市的新角度,也是城市發展的縮影。「每個時代的藝術家成長學習經歷不同,藝術面貌也有所不同,儘管很多前輩畫家和我一樣在畫城市主題,但每代人對它的理解不同,作品也會有很多區別。」

李乾煜 《時間抖了一下》200×40×30cm 胡桃木 2016年。

此次展覽不局限於架上油畫,比如《時間抖了一下》就是一件裝置作品。王小雙認為,儘管祖國已經邁入70年,它仍給人一種改革開放以來到處生機勃勃的感覺。「主題性展覽未必很傳統,現在的主題性展覽和十年前相比已經很當代,多種形式的作品都可以被接納。有時代氣息的作品才是和祖國當下連接的。」

展覽由中共閔行區委統戰部、中共閔行區梅隴鎮委員會聯合主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長三角區域腫瘤醫聯體今宣布成立,將實現同質診療及患者「異地管理」
10場贏9場!原來,「視覺中國」是這樣靠打官司發家致富的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