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的情緒,家長最常見的反應是?
1.以暴制暴:
「你怎麼這麼不聽話,真是個壞孩子!」「再不聽話,就把你趕出門!」「我不管你了,你自己反省反省吧!」這類的恐嚇、威脅或是置之不理,不但會扼殺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甚至會讓他們發生自我攻擊或攻擊他人的行為。
2. 屈服孩子情緒:
「寶貝不要哭,媽媽給你買巧克力吃!」「別哭了,我買給你就是了」用妥協、賄賂的方式息事寧人,制止孩子的情緒,雖然會取得一時的效果,但會讓孩子感受到「情緒勒索」的好處,以後會變本加厲的用這種方式達成自己的目的。
3.男孩子不許哭:
「男子漢大丈夫,流血不流淚,堅強一點!」「你一個男孩子哭哭啼啼,丟不丟人!」哭泣不是懦弱的象徵,就算是成年的男人也有哭泣的心理需求。哭的權利一旦被剝奪,孩子的情緒表達就容易出現障礙。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成年男性都有情感障礙的原因。
4. 給孩子貼標籤:
」你真是個粗魯的壞孩子!」「你真是個愛哭鬼!」「你真是個膽小鬼!」你的這些不經意間貼在孩子身上的「標籤」,會輕而易舉的扭曲孩子的自我認知。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阿黛爾·法伯曾說過:「永遠都不要低估父母的話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力。」
5.一味說教:
「你看!我不是早就跟你說過了,你怎麼就是不聽的話……」家長要明白,當一個人傷心、難過、生氣的時候,情緒已經主導了全部意識,根本不是講道理、說教的時機,兒童青少年更是如此。
6. 漠視輕視:
「你就鬧吧!」「隨便你吧」在孩子鬧脾氣時,對孩子的情緒視而不見或輕描淡寫,不但阻斷了親子溝通,也讓孩子相信情緒是不受歡迎的,進而築起一道心牆,變成一個對自己和他人的感受都顯得麻木的人。
7. 歸咎他人:
」痛了是不是,都怪那張桌子!」「爺爺惹你生氣了是不是,爺爺真是不好!」當孩子遇到挫折時,為了安撫孩子情緒而歸咎外界環境的做法,會讓孩子無法對自己負責,失去從錯誤中反省學習的機會,容易養成遇到挫折「只會怪別人」的惡習。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三步破譯孩子情緒的密碼
培養情緒管理能力,越早開始越好,且要注重方法和技巧。在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時,家長可採取以下三步:
1:理解與接納
當孩子出現情緒時,家長要先用同理心和傾聽的技巧,接納孩子的情緒。「寶寶感到不開心了是不是...」「如果媽媽是寶寶也會感到難過...」當孩子知道你能理解他的感受時,心情就會慢慢平和下來,願意與你溝通。
不過家長們要注意的是,在同理孩子的情緒,並不代表同意孩子的行為,更不是放任孩子把情緒表現當成工具,對家長予取予求。要讓孩子明白:所有的感覺都是可以被接納的,但是不當的行為必須被規範。學會堅定與愛並行。
2:協助孩子覺察、表達情緒
家長要像一面情緒鏡子,讓孩子看到自己的情緒。運用言語反映孩子的真實感受,協助孩子覺察、認清自己的情緒,例如:」看你哭得這麼傷心,一定很難過,對不對?」理清原因,可以讓孩子明了自己的感覺。
當孩子的情緒平和一些後,可以用開放性的提問方式,例如:」今天是不是發生什麼事了?」協助孩子正確表達情緒,並找到其原因。找到了出現情緒的原因,了解了孩子內心需求,孩子的問題與不良情緒自然會迎刃而解。
3:引導孩子調整認知,管理情緒
等孩子情緒緩和下來,也說出了具體事件的原因,接下來便是引導他調整認知,思考解決方案的最好時機。
例如:」文具被同學不小心弄壞了,你覺得很生氣。但是你生氣去打人家,最後也沒能讓玩具恢復原狀。我們一起想想看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引導孩子從另一種角度看待事情、解決問題,並同時引導孩子思考如果下一次出現同樣的事件,自己有哪些地方可以改進,更好的去處理。
四個方法提升情緒管理能力
方法1:身心察覺,多練習
兒童青少年的情緒反應,特別容易牽動生理的變化,例如:害羞時容易臉紅、緊張時心跳會加速、害怕時會發抖等等。平時多和孩子練習身心放鬆技巧,例如:深呼吸、肌肉放鬆、靜坐等,這樣有助於提高孩子的情緒覺察能力,有利於穩定情緒的波動。
方法2:建設愛的港灣
心理專家強調,情緒管理並不是教孩子盲目的樂觀,或者否認、避免負面情緒。充足的安全感、溫暖熱情的家庭氣氛、父母的愛等,都能為孩子架設一張「情緒安全網」,使孩子感到受傷時有一個愛的港灣可以停泊。
方法3:親子共讀,演繹體驗
故事是現實世界的縮影,它可以讓孩子通過故事去辨識不同情緒,了解人們如何處理憤怒、恐懼、快樂及憂傷等。家長可以通過與孩子共同閱讀故事,並一起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來引導孩子以不同的角度觀察事件,體會書中人物在哪些情境下、做哪些事,會產生各種不同的情緒反應,學習從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感受。
方法4:身教大於言傳
常言道言傳身教,但事實證明身教常常大於言傳,良好的典範勝過千言萬語。在教導孩子管理情緒之前,家長要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很多家長在處理情緒時經常言行不一,自己的情緒表達方式和孩子一樣,但對於孩子的問題卻一副道德勸說,而導致孩子對於父母的管教失去信心。孩子透過觀察、模仿,不斷吸收家長因應情緒的風格,在孩子面前適當表現你的情緒管理,才是最好的教導方式。
最後要提醒家長的是,成長是一個過程,孩子的改變需要時間。培養情緒管理能力是一個持續長期的事情,父母需要投入一定的時間和耐心。只有家長的不斷努力,才能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做情緒的主人。
※新時代父母要有一顆追求自我成長和真愛孩子的心。
※家庭教育100招,父母必讀!你一定用得到!
TAG:積極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