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為什麼籃球運動員總覺得是別人把球拍出界的

為什麼籃球運動員總覺得是別人把球拍出界的

為什麼籃球運動員總覺得是對方把球拍出界的?許多人認為這樣做是為了「甩鍋」,好讓裁判將球權判給自己的隊伍,但是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研究發現,人們對與身體接觸相關的時間感知,存在以自我為中心的偏見——他們真誠地感覺到是自己先碰到球、別人後碰到球。

圖片來源:Pixabay

來源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翻譯 劉悅晨

編輯 戚譯引

籃球場上的計時器進入 5 秒倒計時,如果這一球投進,比賽將被拖入第七場的決勝局。賽場上,兩名球員伸出手朝著球場的邊緣衝去。球越過邊界,比賽結束。此時,兩名球員都高舉雙手堅持對裁判說,是對方將球碰出界的。人群沸騰了。

決定由哪個球員最後接觸球、哪個球隊應該獲得球權,這十分困難,尤其是當比賽的時間僅剩幾分之一秒的時候。錯誤的決定可能將直接影響比賽的結果。

即使在職業球員的比賽中,球員在這種情況下的反應常常被認為是一種表演,目的是為了欺騙裁判以獲得球權。但是,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的一支心理學研究團隊卻認為,或許存在這樣一種可能性:雙方球員都確實感覺到是自己率先碰到球,對方後碰到球。在 4 月 24 日發表於《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就人們如何解釋物理接觸的時間和順序進行了測試。

「當兩名球員因為爭搶將球碰出邊界,他們之間往往會發生爭執,爭論究竟是誰最後碰到了球,」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心理學研究生、本文的第一作者 Ty Tang 說。儘管有可能兩名球員都在說謊,以便奪得球權,Tang 和他的研究生導師、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 Michael McBeath 卻認為,也有可能兩名球員都確實感覺是自己先碰到了球。

「通過這項巧妙的研究,Tang 和 McBeath 深入分析了數百萬體育迷每天都在關注的時刻,過去被認為是欺騙或者是誤判的行為現在被納入了神經科學的基本範疇,」神經生物學家、《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暢銷書作者 David Eagleman 說,他也是研究時間感知的專家。

為了驗證他們的想法,Tang 和 McBeath 的研究小組進行了三個不同的測試,以期望了解人們究竟是如何感受事件感知的順序,例如幾乎同時發生的物理接觸。

在第一個實驗當中,兩名被試面對面坐在桌子的兩側,桌子中間有一塊擋板,他們看不到彼此。當燈閃爍的時候,被試要用右手食指快速觸碰對方左手手背上的感應器。隨後,被試通過點按按鈕來表示是否率先觸碰到了對方的手。每組被試重複 50 次相同的實驗過程。燈閃爍的時機是隨機的,被試也不會被告知在測驗中他們的回答是否正確。當觸碰幾乎同時發生時,兩個被試都強烈地相信是自己更早地碰到了另一個人。在他們的回答中,有 67% 的回答認為是自己最先觸碰到了對方。「即使對方碰到自己的時間提前了 50 毫秒,被試者也仍然會覺得自己同時碰到了對方,」Tang 說。

第二個實驗中,機器取代了其中一名被試,它會輕拍被試的手。第三個實驗則讓被試判斷發生觸碰和聽到嗶嗶聲的先後次序。後續的兩個實驗的設計是為了測試人的存在是否必要,以及在第一個實驗中發現的時間上的影響是否能推廣到其他器官。在第二和第三個實驗當中,仍然可以發現,在被試的感知與實際觸碰發生或聲音響起之間,存在 50 毫秒的延遲。

「這 50 毫秒的延遲存在著諸多意義,因為我們知道大腦常常在預測我們的行為和感知,」McBeath 說,「人們對他們自身動作的真實感知總體上是正確的,例如拍打或接住籃球。但是,有時候我們還需要一點時間來處理意外情況,例如肩膀上的一個意想不到的輕拍。當意外情況發生時,大腦在感知上就會發生輕微的延遲。」

該研究的結果表明,一個人感受到的事件經歷和發生在他們身上的真實事件可能是不同的。在安排事件的時間順序時,人們似乎會優先考慮自己的行為。「雖然我們傾向於將時間視為大腦被動跟蹤的東西,但事實上它是被大腦積極構建的。這樣的研究表明,我們對事情發生的時機的判斷是主觀的,並且存在一種明確的、可衡量的偏見,」Eagleman 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研圈 的精彩文章:

他用一組數學公式制服癌症,只為不再讓病人死於治療
躺賺十幾萬的實驗招人了,條件是兩個月不能下床

TAG:科研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