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後,漢人打仗為何越來越弱,主要和統治者有關
在唐代後,漢人打仗為何越來越弱,主要和統治者有關
中國近代的大文豪魯迅曾經說過「唐多胡氣」這意思其實就是說大唐不管是朝廷之中還是軍隊中有很多胡人。要說魯迅這話其實還真不是亂說的。在唐朝的時候胡人在唐軍中的比例相當高,而且在我們熟悉的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阿史那社爾都不是漢人。
要說唐朝軍隊為了有如此的戰鬥力,不關是靠著他們先進的軍事裝備,主要也是民族融匯的結果。像胡人比較擅長騎馬射箭,在對草原民族的作戰之中就十分有優勢,像在晚唐時,主力軍就是沙陀人李克用所帶領的沙陀族。
要說漢人打仗為何在唐朝之後就不行,主要原因是唐朝時,當時的社會十分開放,不僅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前往大唐貿易和學習交流,而且大唐的統治者更是有開放的心胸,還接納了異族在朝中當官乃至帶領軍隊。這樣的氣魄是極少數人才有的。
就是因為這樣,一直擁有各個不同地區人才的虎狼之師如果打戰不行的話,那就說不過去了。而到宋朝後,北方的契丹族早就憑藉著所佔領的優質土地,不管是人口還是軍力上都能夠與宋朝做對抗。反觀宋朝,在沒有燕雲十六州的庇護下,整年都要面臨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擾,加上統治者重文輕武,導致很多武官都不被所用,因為這樣苟且偷安的統治者統治下的宋朝漢人你要說多能打戰的話,恐怕也只有岳飛的岳家軍了。
歸根結底,北方游牧民族之所以強大,就在於他們有憂患意識,畢竟靠草原吃飯的民族那一天要是氣候發生變化,他們就要不斷遷徙,而且他們還擅於騎射加之有擴張慾望,這樣就是為什麼蒙古族和滿族能夠問鼎中原的原因。除此之後,在唐之後,漢族統治者只想一心維護自己的統治,於是禁錮思想,宣揚三綱,沒有血性的漢人你說要想打敗這些有慾望的游牧民族又能有多少把握呢?
對於在唐代後,漢人打仗為何越來越弱,你們又有什麼看法呢?
※此地自古乃兵家力爭之地,曾改變宋朝的歷史,後被朱元璋親自收復
TAG:蟒袍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