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知人勿點透,責人勿說盡(圖)—道德真源

知人勿點透,責人勿說盡(圖)—道德真源

來源:道德真源《佳文賞析》欄目2000篇

製作:東方陽熹

知人勿點透,責人勿說盡(圖)—道德真源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中國人說話做事就是講究一個「尺度」,水滿則覆的道理大家都懂。做事不能太過,一旦逾越就有可能又不好的後果。

在中國,「中庸之道」四個字是怎麼也避不開的。

同樣的,在與人交往過程中,尤其是在交談時,該說些什麼、不該說些什麼、能說到什麼程度上,這個「度」是需要被仔細考慮的。

許多情況下的「知人不言盡」、「責人不苛盡」,既是一種免受埋怨的自保行為,更是延續友誼的君子所為。

君子責人,從不以一種居高臨下、盛氣凌人的姿態,而是始終讓別人感到如沐春風的舒適感。指責別人也需要一定的水準,才能真正讓指責有效,既能達到自己的目的,也能讓對方醒悟。

知人勿點透,責人勿說盡(圖)—道德真源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孔子認為君子行事要敏捷果斷,而言語則務必要小心謹慎。

《論語·公冶長》記載了這麼一段對話: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

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給,屢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意思是有人說冉雍這個人有仁德,但是不擅長說話。

孔子回復道:「御人以口給,屢憎於人」。

就是說伶牙俐齒,咄咄逼人經常會被人厭惡,若是一味地口若懸河,觸碰到談話對象的痛點,那麼身邊的朋友必定會一個一個離開你而去。

知人勿點透,責人勿說盡(圖)—道德真源

現在的許多人,都喜歡捏住身邊朋友同事的瑣事秘密八卦個不停,把這當作是娛樂消遣活動為無聊的生活消磨時間。

然而,你自己以為的率性純真的真性情,卻是有可能直接葬送了你的友情。

知道看人背後的是智者,習慣從背後看人的是小人。

看清楚一個人,心中有數就好了,也不必非點透不可。

「看清」和「看透」是一種能力,「不道破」是一種智慧。

「看清」和「看透」能夠讓我們活得更理性、更透徹,不道破才能讓我們活得更快樂、更平和!

一個人將這個世界的爾虞我詐、艱難險阻都看清楚、看透徹了,仍能對生活和未來充滿熱情與期待,充滿積極的進取之心,可以說是修鍊到了不道破的境界了。

上傳日期:2019.4.30

知人勿點透,責人勿說盡(圖)—道德真源

道德真源

願您福慧具足,吉祥如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方陽熹 的精彩文章:

修習佛法的基督徒(圖)—道德真源
別把自己看的太重(圖)—道德真源

TAG:東方陽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