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萬語與千言,不外「吃茶去」

萬語與千言,不外「吃茶去」

有一則公案,堪稱古今禪茶第一公案。

據《趙州錄》記載,唐代趙州禪師問新到僧:「上座曾到此間否?」僧云:「不曾到。」師云:「吃茶去!」又問另一僧:「曾到此間否?」僧云:「曾到。」師云:「吃茶去!」院主不解,問:「師父,不曾到,讓他吃茶去則罷;曾到,為什麼也叫他吃茶去?」師云:「院主!」院主應諾。師云:「吃茶去!」

明代盧之頤云:「人莫不飲食,鮮能知味矣。詩云:人生幾見月當頭,不在愁中即病中。明月非無,佳茗時有。但少閑情,領此真味。公案雲吃茶去,唯味道者,乃能味茗。」

前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老為河北趙縣柏林寺趙州從諗和尚影像碑題詩:「平生用不盡,拂子時時豎,萬語與千言,不外吃茶去。」

趙州三稱吃茶去,截斷了一切向外尋求的心思與智巧,讓學人在一杯茶中感到當下的生命情境,那是無限悠閑,無限自在的佛學三昧。也是茶禪之道的真諦。

茶字的寫法,是上草下木中為人。然而,草木之中有幾人?絕去機心,完完全全地融入大自然,從古到今,能得此中趣味者,實在是少之又少。

西漢末年,佛教傳入中國以後,就與茶結下了不解之緣分。兩晉之際,寺僧開始用茶作為待客的禮儀。茶有「三德」:一是可驅睡魔方便坐禪,二是利腸通氣有助消化,三是恬淡和雅抑制慾望。以茶供佛、以茶待客、以茶清心,成為禪門茶道的特色。

飲茶的技巧、規範、品茶方法,是茶技;表現飲茶的技巧、通過文藝的形式表現飲茶情景的,是茶藝。通過飲茶來陶冶情操、修身養性,將思想升華到富有哲理的境界,是茶道。

茶道注重環境的自然、潔雅、疏野。「野庭落葉鮮」是禪道界形容外露地的名句:剛剛落下的葉子,分外新鮮美麗。這是外部環境;內部環境叫作「內露地」,潔雅的茶室,禪意的插花,清凈的茶具,都能人以清凈和美的享受。在高處不勝寒的終南紫竹林品茶,可以感受到極其優美的意境:以天地為茶舍,以北斗為茶勺,以萬象為賓客,以松風為琴音。不論是黃菊飄香的深秋,還是白雪皚皚的冬季,在終南山凈業寺的品山亭品茶,也能給人以超然脫俗慮、慧眼看世情的悠然與洒脫。

內外一如,即可進入真正的露地,這便是清凈無染的禪心。

聯繫方式

微信號:南普陀寺

郵編:361005

網址:nanputuo.com

地址:廈門市思明南路515號

友情鏈接

五老峰下

廈門南普陀寺慈善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普陀寺 的精彩文章:

修行速成秘籍在此,手慢無!
錯上加錯,如何是好?

TAG:南普陀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