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印祖問答如何正確理解《永明四料簡》的含義?

印祖問答如何正確理解《永明四料簡》的含義?

印光大師答佛600問(54)

問:

如何正確理解《永明四料簡》的含義?

答:

今當末世,眾生根劣障重,知識稀少,若舍凈土,無由解脫。永明禪師恐世不知,故特舉料簡以示來茲。誠迷津之寶筏,昏衢之明燈也。

又永明禪師,為修行人確示要道,開出《四料簡》。

(一)有禪有凈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

(二)無禪有凈土,萬修肆人去。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三)有禪無凈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四)無禪無凈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

此《永明四料簡》,乃大藏之綱宗,修持之龜鑒。先須認準如何是禪,如何是凈,如何是有,如何是無,然後逐文分剖,則知字字的當,無一字能移易。禪者,即吾人本具之真如佛性,即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即無能無所即寂即照之離念靈知,所謂純真心體也。凈土者,即信願持名,求生西方。(非偏指唯心凈土,自性彌陀。)有禪者,即參究力極,念寂情亡,徹見本來面目,明心見性。有凈土者,即真實發心,生信發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禪與凈土,是約教約理。有禪有凈土,是約機約修,一理一事。理雖如是,須如理起行,行極證理,務使實有諸已也。倘參禪未悟,或悟而未徹,皆不得名為有禪。倘念佛而無信願,或有信願而不真切,悠悠忽忽,敷衍故事,或行雖精進,而因地不真,心戀塵境,乃至求來生富貴,生天求樂,皆不得名為有凈土。

(一)有禪有凈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者,其人徹悟禪宗,明心見性,又復深入經藏,備知如來權實法門,而於諸法之中,唯以信願念佛一法,自利利他。其人有大智慧,有大辯才,邪魔外道,聞而喪膽,如虎之戴角。有來學者,隨機說法。應以禪凈雙修接者,即以禪凈雙修接之;應以專修凈土接者,即以專修凈土接之。無論上中下根,無一不被其澤,豈非人天導師歟?至臨命終時,蒙佛接引,往生上品。一彈指頃,花開見佛,證無生忍。即最下證圓初住,能現身百界作佛,故曰,來生作佛祖。

(二)無禪有凈土,萬修肆人去。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者,其人雖未明心見性,即是決志凈土,求生西方,志誠念佛,感應道交,定蒙攝受。力修者,固得往生,即五逆十惡,臨終十念,亦皆蒙佛化身前來接引,非萬修萬人去乎?既生西方,見佛聞法,雖有遲速,然已高預聖流,竟不退轉,漸證聖果,則其開悟,可不待言。故謂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三)有禪無凈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者,其人雖略識心性,而見思未盡。直須磨礪凈盡,至於無餘,則生死方可出離。若一毫未斷,六道輪迴,依然難逃。生死海深,菩提路遠,即使命終,歸途莫測,十人之中,九人如是,故曰:「十人九蹉路」。蹉者,蹉跎,即俗所謂耽擱也。陰境者,中陰身境,即臨命終時,現生及歷劫善惡業力所現之境。眨眼之間,隨其業力,便爾受生,一毫不能自作主宰,如人負債,強者先牽,心緒多端,重處偏墜。故曰: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四)無禪無凈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者,其人既未徹悟,又不求生凈土,悠悠泛泛,修諸法門。(非指埋頭造惡不修行者)既不能定慧均等,斷惑證真;又不能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以畢生修持功德,感來生人天福報。現生既無正智,來生即隨福轉。享福愈大,惡業愈多;既造惡業,難逃果報;一息不來,即墮地獄,償其夙債,所謂鐵床並銅柱是也。如是造業之人,譬如慧日,盲者不見,雖有諸佛菩薩垂以慈悲,以彼惡業障故,不能獲益,永劫受苦,故曰:沒個人依怙。

夫一切法門,專仗自力;凈土法門,專仗佛力。一切法門,惑業凈盡,方可了生死;凈土法門,帶業往生,即預聖流。又佛在世時,眾生色心業勝,依仗自力,或可證道。今當末世,根劣障重,知識稀少,若舍凈土,無由解脫。永明禪師恐世不知,故特舉料簡以示來茲。誠迷津之寶筏,錯衢之明燈也。載自(《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一第1669頁 凈土法門說要)

本源法師弘法開示

教遵天台 行歸凈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台彌陀寺 的精彩文章:

種下一棵樹,收穫一片綠陰,莊嚴那一方佛國凈土
印祖問答什麼是有相三昧和無相三昧?

TAG:東台彌陀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