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懷孕40周才算足月?真相是……
說起懷孕,我們最常聽到的詞就是「十月懷胎」了。
所以,許多人也就想當然地以為寶寶一定是得在准媽媽肚子里呆滿十個月才算足月出生的,不然就算是早產了!
但小編想說,足月生產還真不是這麼算的喲~
足月是一個漢語辭彙,讀音為zú yuè,指在子宮裡達完整的正常妊娠期足月產。謂胎兒在母體中成長的月份已足。一般說37周和滿足2500克以上就足月了。
足月是指十月懷胎,一般以7天為一周,4周為1月,所以總共是280天,只要滿了37周,也就是37周(包括37周的)以後出生的寶寶都是足月的,早於37周生的寶寶就叫早產兒。
一、懷胎十月究竟是如何算的?
通常在准媽媽知道自己懷孕,檢查的時候,醫生大多會給出一個預產期的時間。
那預產期的判斷,其實醫生大都是從准媽媽末次月經的第一天開始算起,滿40周的這一天,也就是280天,就算為預產期。
但實際上,絕大多數人都不可能正好是在預產期這一天就分娩的,要不就是前要不就是後,所以正常的分娩時間,其實是在37周到42周這個時間段。
所以呢,如果你分娩的日子比預產期提早3周以內,也不必過於擔心,只要寶寶在37周之後出生,都算是足月生的了。
對於滿28周,而未滿37周的寶寶,稱之為早產,用心護理基本可以存活,但出生體重和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就沒有足月兒那麼好了。
而如果妊娠期已經超過42周,就屬於過期產,需要儘快通過人為因素結束妊娠,否則母嬰都有可能面臨生命危險。
所以,准媽媽一定要知道當自己到懷孕37周以後,寶寶就可能隨時與你們見面了喲~
二、這些現象預示准媽快要生了!
1、腹部非常輕鬆、尿頻
在臨產的1周前,生產時胎兒頭會先出來,所以這個時候胎兒的頭部會下降到骨盆內,子宮的底部會降低,這時准媽媽會感覺腹部變輕鬆了,但是因為下降也會壓迫到膀胱和直腸,所以這個時候還會出現小便頻繁的癥狀。
2、食慾增加
胎兒下降到骨盆,孕婦的上腹部會感覺輕鬆很多,呼吸輕快,胃部不受擠壓,食慾也突然間變好了,食量也會增多。
3、分泌物增多
在臨近分娩的前幾天,准媽媽的陰道會分泌很多透明物質,類似膠狀,這是臨產前的信號,分泌物可以潤滑產道,有助於寶寶順利降生。
三、有這3種現象可以準備待產了!
1、宮縮
准媽媽在要分娩的前一周,常有不規則的子宮收縮,這種宮縮持續時間短、間歇時間長、不規律、宮縮強度不增加。
但如果宮縮表現的越來越強、持續時間長、間隔時間短,而且每次宮縮在30秒以上,比較有規律了,就要馬上去待產!
2、見紅
在分娩前24-48小時,陰道會流出混有血的粘液,也就是常說的「見紅」,這是由於子宮下段與子宮頸發生擴張,胎膜與子宮壁發生分離,毛細血管破裂導致出血,這是臨產前一個非常可靠的現象。
3、破水
如果准媽媽覺得有一股溫熱的液體從體內流出,並且不受自己的控制,應立刻躺下,提高臀位,準備去醫院。
正常足月兒的特徵:
(一)外觀特徵
胎毛少,哭聲響亮,皮膚紅潤,頭髮分條清楚,耳殼軟骨發育好,耳舟清楚。乳暈清晰,乳房可觸及結節,大約3cm;指(趾)甲超過指(趾)尖;男嬰睾丸降入陰囊,女嬰大陰唇完全遮蓋小陰唇,足底紋多而交錯。四肢肌張力好。
(二)體溫
體溫中樞發育不完善,調節能力差。皮下脂肪較薄,體表面積相對較大,容易散熱。產熱主要依靠棕色脂肪。新生兒室內環境溫度要適宜,室溫過高時,通過皮膚蒸發和出汗散熱血液易濃縮,出現脫水熱;室內體溫過低,產熱不足,則出現新生兒硬腫症。
(三)呼吸系統
胎兒在宮內不需要肺的呼吸,但有微弱的呼吸運動。出生時經產道擠壓,1/3肺液由口鼻排出,其餘由肺間質毛細血管和淋巴管吸收,如吸收延遲,則出現濕肺。新生兒在第一次吸氣後,出現啼哭,肺泡張開。呼吸淺快,40~45次/min.新生兒胸腔較小,肋間肌較弱,胸廓運動較淺,主要靠膈肌運動,呼吸呈腹式。
(四)循環系統
胎兒出生後血液循環發生巨大變化,臍帶結紮,肺血管阻力降低,卵圓孔和動脈導管出現功能性關閉。心率波動較大,平均120~140次/min,足月兒血壓平均9.3/6.7kPa(70/750mmHg),早產兒較低。
(五)消化系統
新生兒消化道面積相對較大,有利於吸收。胃呈水平位,賁門括約肌發育較差,幽門括約肌發育較好,因此易發生溢乳。新生兒腸壁較薄,通透性高,有利於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也易使腸腔內毒素及消化不全產物通過腸壁而進入血循環,引起中毒癥狀。生後12h內開始排出胎糞,3~4d排完。如生後24h內未排胎糞者應進行檢查。
(六)血液系統
新生兒在胎兒期處於相對缺氧狀態,出生時血液中的紅細胞和血紅蛋白量相對較高,血紅蛋白中胎兒血紅蛋白約佔70%,後逐漸被成人血紅蛋白替代。
(七)泌尿系統
出生後,一般在24h內排尿,48h未排尿者需檢查原因。新生兒尿稀釋功能尚可,但腎小球濾過率低,濃縮功能較差,不能迅速有效地處理過多的水和溶質,易發生水腫或脫水癥狀。
(八)神經系統
新生兒腦相對較大,約重300~400g,占體重10%~20%。生後具有覓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擁抱反射等原始反射。出現神經系統疾病時,原始反射暫時減弱或消失。正常情況下,原始神經反射生後3~4個月消失。
(九)免疫系統
新生兒的免疫功能不健全。臍部為開放性傷口,細菌容易繁殖並進入血液,發生感染性疾病。新生兒不易患一些傳染病是由於通過胎盤從母體中獲得免疫球蛋白IgG,而免疫球蛋白IgA尤其是分泌型IgA、IgM,不能通過胎盤傳給新生兒,因此新生兒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的感染性疾病。
(十)能量和電解質需要量
新生兒熱卡需要量取決於維持基礎代謝和生長發育的能量消耗,在適中環境下,新生兒期平均每日所需熱卡約418~502kJ/(kg.d)(100~120kca1/(kg.d))。鈉、鉀每日需要量各約1~2mmo1/kg。
了解這些現象之後准媽媽就應該時刻觀察自己的身體變化,提早去待產,不要臨產手忙腳亂哦~最後祝各位準媽媽都能輕鬆產下一個健康聰明的寶寶~
每日精選推薦
※外語兒歌 祝你生日快樂
※豬年想生「豬寶寶」沾福氣,這三個問題解決了,寶寶才會更有福氣
TAG:胎教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