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大滅絕,人類正處在第6次大滅絕中是真的嗎
恐龍是人類出現之前地球上唯一出現過的統治者,除了自己之外,恐龍可以說是沒有任何的敵手。然而,如此強大的生物卻滅絕了,對於恐龍的滅絕有很多的說法,比如火山爆發說,氣候變化說、隕石撞擊說等等,而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隕石撞擊說了。而今時今日,隕石撞擊說已經不再是一個假說,而是一個明確的科學論斷。
2010年,41位科學家通過會議正式確立了隕石撞擊導致恐龍滅絕的科學論斷,科學家通過測量發現,在歐洲一些地區,白堊紀末期所形成的黏土層中含有大量的銥元素。
這種元素稀有程度超過黃金,銥元素極度稀有,不可能大量集中出現,所以這些測量發現的銥元素必然是來自於外太空。可以肯定在白堊紀末期,從外太空來了一個不小的隕石,這個隕石撞擊了地球,從而導致了恐龍的滅絕。
事實上已知的地球歷史就已經有過五次物種大滅絕了,而恐龍的這次就是最後一次。每一次的災難,都讓這個地球上的生物滅絕了一大半。那麼其中比較嚴重的一次,就是二疊紀大滅絕事件。
這次二疊紀物種大滅絕,海洋生物滅絕了96%,很多科學家研究分析後,認為原因是遠古「全球變暖」,變暖導致海水中氧氣變少,導致海洋生物滅絕。
自生命誕生以來,已經有超過98%的物種滅絕了,如此巨大的數字絕不可能是一種偶然。科學家統計了相關的數據,發現地球物種的滅絕實際上是具有周期性的,通常每3000萬年左右就會發現一次物種大滅絕。
這種規律性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前5次的物種大滅絕或許都和隕石撞擊地球、環境巨變有關聯,有科學家就指出,人類正處於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周期中。
關於人類,如今提到最多的滅絕事件的原因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個環境問題,溫室效應。提及溫室效應,我們往往關注於氣候的反常化,以及它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影響,卻較少談及它對生物的影響,特別是植物的影響。
實際上,環境溫度是一個會影響植物分布與存活的重要因素。溫室效應造成了全球氣溫的普遍升高。這裡的普遍不僅僅是地域意義上的,也是海拔意義上的,也就是說,在一座大山不同高度位置上的氣溫都在升高。
然而,並不是所有植物都能爬得與氣溫上升的速度一樣快。有些植物生長太緩慢,有些植物的種子散布範圍太小,這都會導致它們跟不上氣溫變化的腳步,最終只有走向滅絕的命運。
※愛因斯坦二十六維空間是什麼?有生物存在嗎?
※中國「死亡公路」,分分鐘跳崖!
TAG:探秘宇宙解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