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時的夜晚是靠什麼照明的,是使用蠟燭嗎?出行又用什麼照明呢?

古時的夜晚是靠什麼照明的,是使用蠟燭嗎?出行又用什麼照明呢?

如今,夜生活是許多人脫離白日工作繁忙的最好方式,其實這也得益於電的出現,才能讓讓本來漆黑的夜晚,也能如此燈紅酒綠。可是古代,還沒有電的時候,人們又是怎麼照明的呢?

火,自從發現之後,一直是生活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烹飪,可以防身,當然,晚間也可以照明。

但是,火焰本身也具有相當大的危險性,所以,古人又發明出來相對安全的照明方式,其一就是蠟燭。

其實蠟燭,應該是起源於火把,在很早以前,人們發現把脂肪一類的東西塗在樹皮或木片上,捆紮在一起,就可以做成了照明用的火把。後來逐漸發展成為把艾蒿和蘆葦紮成一束,然後蘸上一些油脂點燃作照明用,而漸漸的,這樣的植物,開始變成了燈芯草,人們會收割燈芯草後晒乾,剝去綠色外皮,取其木髓製成燈芯。把燈芯浸入家裡廚房剩下的一些邊角料油,最好是熱乎乎的羊油,待燈芯將油吸干,一根燈芯草蠟燭就製成了。一根燈芯草蠟燭通常長30厘米,能持續燃燒15分鐘左右。

那古代的燭是如何製作的呢?先說大燭,在周代,庭燎的大燭,以葦為中心。有的大燭,中間用上一百根葦,外面用布纏繞,中間灌蜜。因當時還沒有從蜂蜜中提取蠟得技術,所以用蜜蠟塗在葦上,以增強其耐用性。另一種為手燭,製作比較簡單,就是用薪柴紮成柴束,既不纏布,也不塗蜜。由於是在室內燃燒,如果纏布塗蜜,則有惡臭,使人難以忍受。這種手燭,燃燒得非常快,必須隨時有人添柴加薪。

漢代,出現了蠟燭,「日暮漢宮傳蠟燭」,用動物油脂做燃料,亮度比以前的植物油做燃料的燈兩許多,比火把(火把不經濟不安全)弱,普通人家用不起。

魏晉南北朝,植物油燈比較普遍了,也用動物油脂的蠟燭,但還是比較奢侈。隋唐,蠟燭還主要在祭祀

時用,一般人還是油燈。宋代,蠟燭比較普遍了,老百姓用也用油燈。元明清,與宋代差不多。

清末,西方電燈、煤油燈傳入,一般人家還是油燈,蠟燭。現代,當然是電燈,個別山區也有煤油燈。

至於晚上外出,遠古用柴火把照明,也不一定要照明,古人、舊時人走黑路的多——能看見路。有時也是不想暴露自己。也可用燈籠,史載秦代就有燈籠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秋歷史 的精彩文章:

僅出場幾次的典韋,排名為何在關羽張飛之前?陳壽告訴你答案
日本天皇,在日本非常有優越感嗎?非常榮耀的位置嗎?一起來看看

TAG:深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