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碎銀子」是怎麼來的?答案超出你的想像,太佩服古人智慧
哲理
05-03
看過古裝劇的人都知道,古代的大俠行走江湖,都會隨身帶著銀兩,有的是一大錠的銀元寶,有的只是一些碎銀子。這些碎銀子形狀都是不一樣的,跟那一錠一錠的銀元寶相比,這肯定不是統一規格生產出來的,量產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既然如此,那這些碎銀子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有網友腦洞大開,說是用手從銀錠上掰下來嗎?當然,這也不是不可能,除非你是魯智深或者武松,天生神力,能想掰蘋果一樣徒手把它掰開。
也有網友說,這應該是在製作銀元寶的時候,在熔煉的過程中,從邊角料裡頭熔煉出來的?
從技術角度來講,這個倒不是不可能,只是,這個方法一點都不實用就是了。
銀子是金屬物,冶煉後會形成流質物,等到高溫退去,它才會凝固成型。所以說,與其將其熔煉成一小塊一小塊的碎銀子,那倒不如直接澆築到模型里,熔煉成一個完整的銀錠呢?何必搞得那麼麻煩。再說了,作為可以融合的流質物,又怎麼會有邊角料呢?融到一塊兒去不就得了。
既然如此,那它到底是怎麼來的?
我們把場景回到開頭,大俠在飯點裡頭吃飯,吃完了飯,準備結賬走人,兜里摩了一圈之後,發現只有一整錠的銀子,而沒有碎銀子。咋辦呢?把店家喊過來就是了。
店家過來一看:喲!客觀您還真有錢啊!您稍等哈!
接著,你就會看到店老闆拿出一把剪刀,往銀錠上一招呼,就剪下一塊來,然後再拿個小稱稱一下,看夠不夠,多對少補,直到剛好為止。
當然,估計也有很多人納悶,剪刀有這麼強大嗎?連銀子都能剪開?
這個還真可以有。銀子質地要比鐵軟,所以,用剪刀剪開銀子那是一點問題都沒有,就是有點費力就是了。
那時候的經常使用碎銀子的人,還會隨身攜帶一桿叫做戥子的小稱,專門用來稱碎銀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