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書紀事詩》新論
《藏書紀事詩》收集了古今藏書家的奇聞逸事,在內容和體裁上,都鑄出了一種新的格局。《藏書紀事詩》史料收集的廣泛、史論內容的精當、編著體例的適宜,使之在中國藏書史上佔有開山之作的特殊地位,且在學術界享有崇高的聲譽。2007年是葉昌熾前輩編著《藏書紀事詩》出版110周年的紀念日,也是他去逝90周年的紀念日,此文的撰寫以示對葉昌熾先生的敬仰與緬懷。
葉昌熾(1849-1917年),江蘇長洲(今江蘇蘇州市)人,字鞠裳、頌魯,號緣督,晚號緣督廬主人,其書室名甚多,如:緣督廬、五百經幢館、邠州石室。1917年9月22日卒於江蘇吳縣。2007年是葉昌熾前輩編著《藏書紀事詩》出版110周年的紀念日,也是他去世90周年的紀念日。著名藏書家倫明在其《辛亥以來藏書紀事詩》中這樣評價清末學者葉昌熾:「買書難遇盲書賈,管教仍然老教官。芸香濃處多吾輩,廣覓同心敘古歡」。葉老先生從正史方誌、筆記文集和目錄藏書志中輯錄了大量歷史上藏書家的活動資料,集中展示了739位藏書家的藏書成就及其文化、學術貢獻,成為中國文化史的重要組成部分。《藏書紀事詩》是中國藏書史研究的開山之作,該書開創的「紀事詩體藏書家傳」的體例,素有「書林之掌故,藏家之詩史」之譽。
一、《藏書紀事詩》成書原因
葉昌熾在鑒定校刊古籍過程中,深感查明聲名不著的藏書家十分不易,便不棄涓滴,有聞必錄。並且出於對歷代藏書家之崇敬,為揚其不朽之業,於是便有了《藏書紀事詩》之著作。
葉昌熾從27歲開始,先後接觸到若干著名藏書家的收藏以後,就立志著手編集藏書家資料。他拜訪當時有名的藏書家,每日閱覽宋元舊版,敘錄其書目、版本以及收藏源流。這使他慨嘆於歷代藏書家畢生節衣縮食、致力藏書,但在身後往往「遺書星散」、「名姓翳如」,於是決心徵文考獻「人為一傳」,致力於搜集「藏家故實」。
葉昌熾用了三年的時間大量搜集資料,又經過多年在蘇州、廣州和北京三地的廣搜資料,他掌握了極其豐富的私家藏書史資料。當他著手編集時,卻因條理不易,難以做到「人為一傳」。於是他改照《南宋雜事詩》和《金源紀事詩》的體例,「各為一詩,條舉事實,詳註其下」,此即我們現在能夠見到的「紀事詩體藏書家傳」。1890年8月17日,《藏書紀事詩》形成初稿,編成6卷。1897年,葉昌熾的同鄉友人江標在長沙編著出版《藏書紀事詩》6卷,即《靈鶼閣叢書》本。儘管江標在刻寫之前,依據的是葉氏親自編定的稿本,但因六卷本「引書繁,舉例躊駁」,「亥口之訛亦多沿而未削」,葉昌熾不甚滿意。在1909年,開始校定,自刻於家,經過增刪詩傳、補加詩注、酌增案語、改寫絕句和調整次序後終於刻成《藏書紀事詩》7卷本,撰寫出我國藏書史上這部拓荒之作。葉氏自言此書「發隱闡幽,足為羽陵宛委之功臣」。
二、《藏書紀事詩》的特點
(一)體裁的獨創性
《藏書紀事詩》首創紀事詩體藏書家傳的先例。全書以私家藏書史料為題材,先為七言絕句一首,敘述某人的藏書特徵,下系人名,或系字型大小、謚號等,正文基本為引文,必要時加上按語,其典範格式為「領以絕句,綴以事迹,必要時殿以案語。」每篇詩下所列藏書家,少則一人,多則八、九人。為後人研究中國古代藏書家及藏書史等,提供了詳實的資料和清晰的線索。正史有傳者,以史為次序編排;有科第者,以釋褐先後為次;無者,參同時人序跋、贈答而參稽互訂之。採集史料,自正史、方誌、筆記、詩文集、至墓志銘、書目題跋等,非常廣泛。通過徵引大量文獻,較為全面地勾勒出了每位藏書家的生平、藏書特點、書齋名、藏書印、藏書目錄及代表作,幾乎相當於一部藏書家的傳記辭典,也是我國第一部比較集中地記錄藏書家書齋名、藏書印的工具書。
(二)內容的廣泛性
1.為幾位女性藏書家立傳。書中記載了宋代李清照助其夫趙明誠收藏金石書畫,清代姚畹真助其夫張蓉鏡收藏善本書等,這些女性能心心相印、相互敬重、真誠理解、盡自己所能為古文獻的流傳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2.為一批名不見經傳的書商立傳。《藏書紀事詩》載,清代陶正祥、錢聽默等人皆是書商,他們識簿錄、精鑒別、每遇典籍,便言其真偽:何人何年收藏、何地裝訂及其版本源流。
3.為書業工匠立傳。葉老先生在《藏書紀事詩》中,共為書業工匠二十人立傳,既有歷史上首次做活板的「布衣」畢昇;又有「少貧以賣書為業」後為修《四庫全書》貢獻了力量的書賈陶正祥;還有以販書而篤學成才被藏書家們引為「書友」的書賈錢聽默等;此外裝修工匠胡貿、錢半岩等也有事迹可查。這些人是我國古代出版事業中有代表性的科技人才和技術工人,是古籍流傳的中堅力量。
三、《藏書紀事詩》的價值及影響
(一)《藏書紀事詩》的價值
1.《藏書紀事詩》保存了大量私家藏書制度。葉老先生的《藏書紀事詩》為我們保存了大量私家藏書制度,如:藏書保管、建築規制、借鈔刊刻等方面的文獻。在藏書遺產的傳承方面,藏書家中既有向朝廷請求明令保護,也有以「書不在世業例、子孫才者許就讀」的家訓為律規等等。《藏書紀事詩》輯錄了著名的天一閣藏書樓的建築規制,指出了乾隆時收藏《四庫全書》的七閣曾予仿造,這些對後人了解私家藏書的歷史面貌幫助甚大。
2.該書於有關資料後,時出案語,打破「述而不作」的古老編纂方式。案語對資料進行了補充、考證;對存疑待解之處,也予註明或獨抒己見;案語中葉氏之評論,是案語中重要的內容,後人可從中了解作者對問題的態度。這些案語對讀者利用資料,帶來便利。同時我們還可以從許多案語中了解葉氏的治學、收藏等多種情況及學術水平。
3.《藏書紀事詩》通過文獻反映了地方藏書的史實和風氣。如著名的江蘇常熟地區,為元代以來藏書家輩出的地方,清代修地方志為「藏書家」單獨列傳,為全國所未有,卷七中介紹了常熟私家藏書的歷史概略。近人李謗在分析藏書家歷史同治學之間的關係時指出:「治校勘、目錄之學者,不能不仰資於版本,版本之學者,則藏書家之歷史有不可不知者。」同時,讀者可以藉助《藏書記事詩》體會到藏書活動同版本、目錄、校勘諸學之間的關係,認識到歷代藏書家對發展我國學術文化所作出的貢獻。
(二)《藏書紀事詩》的影響
《藏書紀事詩》問世以後,對學術界影響甚大,繼之而起的就有倫明撰寫的《辛亥以來藏書紀事詩》、發表於30年代前期的天津《正風》半月刊等。凡錄紀事詩155首,共收錄藏書家150人。王謇撰有《續補藏書紀事詩》,凡錄紀事詩125首,傳藏書家132人。徐信符編著《廣東藏書紀事詩》,凡錄紀事詩61首,傳明以來藏書家50餘人。此外還有吳則虞《續藏書紀事詩》、吳晗的《江浙藏書家史略》、楊立誠與金步瀛的《中國藏書家考略》等等,它們逐漸形成中國文學領域和史學領域中的一個流派。
四、《藏書紀事詩》的不足之處
(一)資料使用存在問題
1.資料內容存在缺憾。該書在治學上缺少融會貫通的氣魄,未能在社會經濟和學術文化的大背景下,研究出中國藏書的興衰規律,以形成自己的藏書學思想體系,但這與時代局限有關,不能過於苛求前人。
2.資料使用存在錯誤。有父子誤為一人者:五代毋昭裔與北宋毋守素父子二人,葉昌熾卻誤為一個人;有一人誤為二人者:明人蔣之翹號石林,葉氏卻認為蔣之翹和蔣石林是二個人。葉氏引《天祿琳琅》:「《說文五音韻語》,有『閩南開府所得之書』、『泰山趙氏藏書』之印。」未能指出此為清代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進士趙國麟藏書印。
3.資料徵引存在疏漏。在轉引資料中,有一些專門記述「藏家故實」的著作,葉氏未能涉及,不免遺憾。如丁申《武林藏書錄》這部集中記述杭州地區藏書家的著作,葉氏竟未採用一條。《武林藏書錄》成書於1885年,1900年又有杭州嘉惠堂刊本。葉書七卷本刊印於1910年,此前又進行過修訂,葉氏完全有可能見到丁氏的著作,也完全有可能利用此書補充許多資料。葉氏為何未引《武林藏書錄》,筆者不解。在有關丁丙的資料中雖言及兄丁申,但也沒按時人所稱「雙丁」將兄弟二人共列一條。
4.資料收錄存在脫漏。宋元明清藏家多脫漏,其中宋代至清代失錄的有代表性的藏書家例如:朱長文,藏書二萬卷,撰《墨池》、《閱古》二編藏於家。韓廣業,其「小琅環書屋」藏書多至數萬卷。吳自新,藏書以「萬卷樓」貯之。袁枚藏書多至四十萬卷,當為清代大藏書家,且以詩名於世,《藏書紀事詩》失收,令人遺憾。
(二)此書從五代開寫值得商榷
陳登原評淪:「葉昌熾著《藏書紀事詩》起自宋代(筆者案:應該是五代),猶非窮本探源之篤論」。如南齊的陸澄藏書萬餘卷,王儉稱之為「書櫥」;南朝梁的沈約「好墳籍,聚書至二萬卷」;與沈約並稱為「沈詩任筆」的任防,藏書三萬卷;隋朝許善心也「家藏書近萬卷」等等。因此筆者認為葉昌熾先生將收錄上限起始於五代是不合適的。
藏書家,被認為是百家之外特殊的一家,其藏書活動,包含了許多相關學科的理論與方法。藏書史的發展,與我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繫和相互的影響,因此研究古代的藏書發展,是一項既有歷史意義又富有現實意義的工作。葉昌熾的《藏書紀事詩》在這方面為我們提供了較為完整的有關古代藏書家的豐富資料。該書以其徵引廣博、內容翔實、首創體例、影響巨大著稱於世。此書問世以來,引起學術界極大關注,成為我國圖書史、藏書史、圖書館發展史乃至學術文化史上的一部具有重要參考意義和實用價值的著作。
參考文獻:
[1]葉昌熾.藏書紀事詩[M].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8年
[2]葉昌熾、王欣夫.藏書紀事詩附補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3]林申清.中國藏書家印鑒[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7年
[4]申暢.中國目錄學家傳略[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
[5]嚴佐之.近三百年古籍日錄舉要[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習交流圈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