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魯迅本可以獲得諾獎提名,為何回信稱自己不配?實情令人肅然起敬

魯迅本可以獲得諾獎提名,為何回信稱自己不配?實情令人肅然起敬

人口數量多達世界四分之一的中國,在談到諾貝爾獎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沉默。這麼多年來,只出了一位獲得文學獎的莫言、摘得生理學和醫學獎的屠呦呦。在興奮之餘,人們不免也會感到困惑,作為泱泱大國,為何居然只得過兩次獎?其實早在90年前,有這麼一位文學大師也能將諾貝爾獎納入懷中,然而卻因為他本人的謙虛正直,最終放棄了這一殊榮。他就是以言辭犀利著稱的文學巨匠-——魯迅。

諾貝爾文學獎獎章(背面)

公元1924年,瑞典漢學家高本漢突然收到一份來自瑞典學院(今瑞典文學院)的信,讓他推薦一位中國文學家列入諾獎備選名單之中。高本漢想了很久,最後回信說中國並沒有這樣的人選。也許是他自己對中國文壇了解不深,因此在信中舉薦劉半農代為推薦。未曾想到的是,當時劉半農還在法國,直到三年後他才在一場婚宴上和好友台靜農說起此事。台靜農於是寫信給魯迅,想把這個名額給他,並看看他的態度,聽聽他的意見。一周後魯迅回信,明確地告訴他:「我不配」。

魯迅先生舊照

在魯迅心裡,他自認為比不上樑啟超,連梁啟超都沒有獲得過的諾貝爾文學獎,他自然更不配得此殊榮。此外,魯迅特別喜歡荷蘭作家望·藹覃所寫的《小約翰》一書,還親自翻譯過,認為此書不論文筆還是立意皆屬上乘。同樣地,魯迅自認為尚未達到望·藹覃的水平,後者也沒獲得過諾獎,因此自己實在不適合。另一方面,魯迅當時身體多病,以後能否繼續創作還是未知數。

魯迅先生手稿

倘若舉薦自己並如願獲獎,最終卻因為身體狀況不佳而無法寫作,簡直是莫大的浪費,因此綜合考慮之後魯迅決定放棄。此外,魯迅在回信中還特意指出,就當下的環境而言,中國沒有文學家適合獲這個獎項。從一封信中,不難瞥見魯迅先生的風骨,他對自己的作品有著清晰的定位,認為自己和世界級的大師不能比肩,所以寧可直接拒絕也不願意渾水摸魚,以免給後人留下笑柄。

瑞典文學院

另一方面,魯迅先生的文章也確實不適合評選。他的作品處處都展露出獨特的風骨,痛斥著國人性格上的通病,更對當權者的執政弊病、軍閥的殘暴統治進行深刻揭露,因此其作品偏重於批判和教育,注重實用性,文學性已經無力顧及。瑞典文學院在評選諾貝爾文學獎時,重點考察作品的文學性,魯迅先生的文章在這一方面有所欠缺。當然,這不是魯迅先生自身的問題,而是那個時代的問題。

沈從文晚年舊照

客觀地說,諾貝爾文學獎並未因為中國落後而刻意排擠打壓中國作家。在此前,就有人寫信提名胡適,不過瑞典學院認為他更側重於思想方面,所以也將其否定了。再後來,著名作家林語堂也先後四次被提名,不過都因為各種原因而沒能入選。老舍、巴金、沈從文等老一輩的文學家,也曾經收到過該獎項的提名,但都是在最後關頭落選。最為可惜的還要屬沈從文,如果他能活到1988年,那麼那一屆的諾貝爾文學獎幾乎板上釘釘,只可惜先生去世,而諾貝爾文學獎從來不向去世者頒發,因此無奈錯過。

參考文獻:

《魯迅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本是日本士兵,卻曾主動加入八路軍,回國備受歧視仍說不後悔
東歐劇變至今已有三十年,為何許多國家仍貧窮潦倒?實情令人唏噓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