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高度重視農民壽命下降現象」一文分析,自媒體當嚴謹
今日在瀏覽三農頻道時,被系統推送的出的一篇《必須高度重視農民壽命下降現象》一文瞬間吸引住了,不過根據本人對於網文的一貫分析,文章或許有誇大質疑!不過看到作者是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等等諸多頭銜加持,對於其文章的信任程度增添不少,畢竟一個做學術的研究科研型人員怎麼可能會做「標題黨」那般的事呢。
於是拜讀了其大作,其文章的開篇點題指出當前白血病、癌症等重大疾病是造成人們壽命下降的一大因素,而且呈現了年輕化趨勢,隨後筆鋒一轉指出了當前醫療水平的提升人們壽命應該延長,然而如果與之相反的話,那麼我們就要警惕工業化與化學農業模式對人們壽命的影響了。
看到此處不由對蔣老師的邏輯思維能力產生了敬佩,即便是如今壽命下降,那麼壽命下滑的的原因又怎麼同工業化與化學農業產生的聯繫的呢?影響壽命的因素諸多環境只是其一,還有遺傳性因素、偶然性因素比如說車禍,而即便是環境因素也同樣有諸多因素不止化學農業一方面,還有諸如輻射等。而蔣老師則直接將矛頭引入到了後者化學農業,這樣的結果就為其生態農業鋪墊了道路,讓讀者不僅聯想到如今農藥、化肥的使用可能是導致人們壽命下滑的因素之一。
接下來在文中指出了山東某村莊的所做的調查數據,共計統計了19年,總死亡人數為109人,其中男性56人,女性53人。需要注意的事這裡沒有任何性的統計性分析,只是簡單的列舉,比如說統計學上的重複性統計,大樣本性數據。作為一個中科院的博士生導師,難道不知道什麼樣的數據具有意義嗎?學術論文的發表需要經過同行評議,也就是文中的數據需要經過同行專家進行審閱,否則的話,該文章也就無法投稿,哪怕是統計學上的漏洞,在審稿過程中都會被指出,並且可能作為拒稿的理由。
然而對於自媒體而言則大有不同,就上述調查數據來說,沒有什麼統計學意義的情況下,也不影響其發文畢竟自媒體不像學術論文那般審稿那麼嚴苛,甚至近乎於沒有審核,因為即便上述數據是偽造的,也不影響其發文。然而相對於學術論文,自媒體的傳播力卻遠大於學術論文,學術論文發表之後,可能石沉大海,然而自媒體一個驚悚的標題就能引起各大媒體的廣泛傳播。
在上述數據中,19年數據共計死亡109人,計算到單一年的話死亡人數平均不足6人,看到這不由得想起了塞拉利尼關於轉基因食物影響小鼠腫瘤的文章,其文章之所以被撤稿,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樣本量過小。
從蔣的文中也可以發現,平均壽命的波動性非常大,這也足以說明了樣本過小對於最終結果造成的波動性過大的事實,然而蔣卻直接忽視了該問題得出了農民壽命下滑的結論,顯得操之過急。至少不夠嚴謹!
一國乃至一個地區的人口壽命要,要用到一連串的數據統計,對同時出生的一批人做跟蹤調查,分別記錄下他們的年齡段以及死亡人數,直到最終生命結束。這是國際通行的一個辦法,而在蔣做的調查中,單單是同一時間出生這一條就滿足不了,其只是簡單的對單一年份內死亡人的生存壽命以及死亡時間做了調查,也就是說連最為基礎的調查前提都沒有滿足,更不要說以其調查結果來論及結果的可靠性了。
誠然,如今環境污染、農藥殘留是如今不可避免的一個話題,但是如果不顧事實的肆意放大抹黑更是要不得!
TAG:科學興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