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喝這2種茶=慢性自殺,毀腎傷胃還致癌!趕緊提醒身邊喝茶的人

喝這2種茶=慢性自殺,毀腎傷胃還致癌!趕緊提醒身邊喝茶的人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不少養生達人都愛喝茶,茶能消食解膩、利尿、明目,好處真不少。

但要是喝得不對,這杯茶也可能成為「致病茶」、「要命茶」!


這2種茶,毀腎、傷胃還致癌

1. 愛喝濃茶,傷腎傷胃傷全身

有些「老茶客」泡茶時愛放很多茶葉,總覺得這樣才夠味兒。不少人工作學習的時候,也會喝一杯濃茶來提神。

可是,濃茶對身體的傷害,可不止一兩處。

毀腎

濃茶含較多草酸,容易引發腎結石。它的氟含量也較高,氟在腎臟蓄積,會對它造成損害。

傷胃

濃茶中大量的咖啡因、茶鹼會刺激胃酸分泌。經常飲用,容易損傷胃黏膜,甚至引發胃炎、胃潰瘍。

毀睡眠、傷血管

咖啡因會引起大腦興奮,導致失眠,還會令心跳過快、血流加速,導致心律不齊、心動過速、心悸等症。

毀骨

常飲濃茶,既會抑制鈣的吸收,又會加速鈣的排出,導致骨鈣流失,引發骨質疏鬆症。

除了鈣,濃茶也會阻礙人體對鐵的吸收,引起缺鐵性貧血,還易造成其他營養素的流失。

總之,偶爾喝一兩次還好,但經常喝濃茶,這些傷害就會不斷累積。

尤其是胃潰瘍、心腦血管疾病、甲亢、腎結石、失眠症患者,還有經期、孕期、哺乳期的女性,更不能喝。

那怎樣算濃茶呢?一般建議每150毫升的水放3克茶葉,如果大大超出這個量,就是濃茶了。

要是覺得不好把握,可以這樣判斷:濃茶喝起來比較澀,顏色濃、有點渾濁,茶涼之後,上面會飄著一層茶油。

2. 常喝燙茶,食管癌盯上你

這個「燙」具體指的是多燙?答案是:超過65℃。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65℃以上的熱飲列為2A類致癌物,超過這個溫度的白開水、茶、咖啡、湯水,都在此列。

很多福建人和潮汕人喝功夫茶時,講究趁熱喝茶。而這些地區食管癌高發,可能就與這種習慣有關。

食管表面的黏膜嬌嫩而脆弱,超過65℃便能燙傷它。有的人愛喝剛沏好的茶,溫度甚至達到了80℃。

偶爾的燙傷還能自我修復,但如果太頻繁,就會導致不正常的「異型性」細胞會越來越多,最終發生癌變。

即使不得癌,口腔、食管、胃等部位,都難免受損。

Tips:剛沏好的茶,一定要放一放、涼一涼再喝,用嘴唇抿一下,感覺不燙口就行。

喝茶養生,也是一門技術活。茶分溫涼,不同人、不同季節適合喝不同的茶,下面就來對照一下,看看你適合喝哪種茶吧~


看看哪種茶適合你

中醫認為,綠茶、白茶偏寒,紅茶偏溫,烏龍茶、黑茶和黃茶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

所以,體質不同,適合的茶類也不同:

一年四季,適合喝的茶也有不同:

另外要注意,一天中這幾個時段不適合喝茶:

飯前

空腹飲茶傷胃,還會引起心悸、頭痛、胃部不適。

飯後30分鐘

飯後立即飲茶會沖淡胃液,影響食物消化和吸收。

睡前1小時

睡前飲茶會導致精神亢奮,影響睡眠。

服藥前後1小時

茶葉中的鞣酸、茶鹼會影響人體對藥物的吸收,還易與催眠、鎮靜等藥物和含鐵補血藥、酶製劑葯等藥物發生反應,減弱藥效。

所以,建議服藥和喝茶至少要間隔1個小時。

最後,關於喝茶的幾個常見問題,小編也一併給大家解答!


5個喝茶小疑問,一一解答

Q:洗茶能洗掉農藥殘留嗎?

A:很難

洗茶時只能洗出水溶性農藥,但目前茶葉用的農藥大多是脂溶性的,不溶於水,因此很難洗掉。

不過也正因為這些農藥不溶於水,泡茶時很少溶進茶湯,所以喝茶時不用太擔心。

Q:頭泡茶能喝嗎?

A:可以

正如上面所說,農藥的問題無需太過擔心,所以頭泡茶是可以喝的。

有人覺得頭泡茶很臟,含有灰塵、雜質;有人則認為頭泡茶釋出的氨基酸最多,倒掉太可惜。所以喝不喝就看你的喜好了,不放心的話倒掉也無妨。

Q:茶沫對身體有害嗎?

A:無害

茶水中的泡沫,是茶葉中所含的茶葉皂素,以及茶屑、白毫共同作用產生的,對人體無害。

Q:隔夜茶能喝嗎?

A:可以,但沒必要

有人說「隔夜茶致癌」,其實它的亞硝酸鹽含量一般不會超標,只要沒變質,喝了也無礙。

但是,泡好的茶放太久,很容易腐敗變質。一杯茶而已,犯不著隔夜了還非得喝。

Q:喝冷茶傷身?

A:不一定

這要看個人體質。中醫認為,體寒胃寒的人確實不適合喝冷茶。

除了上面幾個常見的問題,大家如果有其他關於喝茶的疑問,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提問哦

大家都在看:

這種「水」會致癌,有人天天喝!千滾水、隔夜水在它面前不值一提

女友親吻用力過猛,小伙緊急進醫院!男女身上2個地方切記別亂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庭醫生 的精彩文章:

考生連續放屁2小時,后座險被熏暈!屁多屁少屁臭,身體出大事
濕氣最怕3種水,每天一杯,體內濕氣除光光

TAG:家庭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