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梵林文化-他們是藏族,但是這裡不屬於西藏

梵林文化-他們是藏族,但是這裡不屬於西藏

「喜馬拉雅深處的曠世之美」

要在西藏境外,

找到最能代表西藏的地方,

這裡便我們心目中的答案。

一個被白雪孤立的世界,

遠離喧囂的喜馬拉雅深谷,

一群與世隔絕的藏人,

保持著最古老的西藏傳統,

這裡是拉達克。

400年前,達桑熱巴寫了一本書,叫《香巴拉之旅》。他筆下的香巴拉,就是現位於印控克什米爾的拉達克。地居印度河上源的支流JHELUM河切割喀喇昆崙山和喜馬拉雅山之間所形成的一條狹長封閉的山谷區,是一處遺世獨立的地方。不論在氣候景觀、風土民情、宗教信仰、語言文字等,都屬於傳統西藏文明的範圍。

讓我們欣賞拉達克的曠世之美

拉達克是世界上最崎嶇、最荒蕪的山地之一。海拔在3000-7000米之間,大部分是人煙稀少的高地。面積4萬5110平方公里。是藏族的傳統居住區,傳統上還包括今天巴基斯坦控制的巴爾蒂斯坦。

這裡是被白雪孤立的世界,因為它一年有一半以上的時間是被『雪封』,開放旅遊時間是每年的六月中旬至十月中旬,冬天喜馬拉雅的高原溫度達零下四十,所有通往省會列城(Leh)的道路被幾尺的濃厚白雪掩埋。

唯一的機場位於省會列城(Leh),即便是在夏天它會經常因為氣候不佳飛機停飛,更遑論冬天。高原極為寒冷的溫度也讓人望而生畏。直到次年夏季冰雪融化之際,人們再次湧進這個小西藏高原里去窺探她的遺世之美。

首都列城(Leh)海拔3500公尺,是拉達克古王朝的王都。從高處俯瞰,可以發現這是一座建在河谷中平坦地塊上的小城,城中的道路複雜而散亂,傳統的藏式民居在道路兩邊隨意地展布開來,就如拉薩山谷的縮小版。

拉達克人口約26萬,主要為藏人以及操印度-伊朗語族的雅利安人,該地區的石刻表明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在這個地區。拉達克最早的居民是雅利安人。約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信仰藏傳佛教,是印度最大的佛教地區,更重要的是,自從佛教傳入拉達克後,一直沒有中斷。

保存著豐富的喜馬拉雅服飾文化的拉達克人

公元七世紀,吐蕃國王松贊干布向西擴張,於645年征服了象雄王國,任命親信貴族為象雄總管,掌管阿里和拉達克地區。

公元843年,吐蕃王國末代贊普(國王)達磨由於發起滅佛運動而被僧人拉隆·貝傑多吉殺死。不久,王朝崩潰。朗達瑪的曾孫吉德尼瑪袞率領部下逃亡到阿里地區,娶了當地頭人的女兒,建立了古格王朝。

此時,拉達克地區湧入了大量藏人,隨之藏化。當時正值新皈依伊斯蘭教的突厥勢力入侵印度,北印度的那爛陀寺、超岩寺等古老佛寺全遭穆斯林入侵軍毀壞,因此大量印度佛教學者和僧人逃往西藏和拉達克地區傳法,史稱藏傳佛教的「後弘期」。

1633年,由於古格國王試圖用西方傳教士來抵消僧侶勢力的影響,古格王國發生僧侶叛亂,王弟趁機勾結拉達克軍隊入侵。1635年,拉達克軍隊圍攻古格都城,不戰而降,國王及王室成員全部被殺害,古格王國滅亡。拉達克吞併了古格王朝的屬地...

之後巴干王重新統一了拉達克,並建立了「南嘉王朝」,此後國力漸強。這個地區王朝一直持續到今天。

1975年印度政府才開始對外開放前往拉達克的公路。1979年始有飛機與外界聯絡。才使觀光客得以領略這裡神秘而獨特的風光,有人譽之為「世界最後的香格里拉」。因此,即使路途遙遠,遊客仍然絡繹不絕。

拉達克地區的阿基寺,是一座西藏後弘期初期非常典型的藏傳佛教寺院,其壁畫和雕塑藝術在西藏西部的佛教藝術史上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克什米爾畫風的壁畫作品大部分都可以在阿基寺見到。克什米爾繪畫風格,指公元最初的300年當中在貴霜王朝時期興起的犍陀羅風格與波斯藝術傳統相結合、在阿富汗的巴米揚地區最終形成的一種佛教藝術樣式。

Phugtal是世界上最難到達的藏傳佛教寺廟,是拉達克地區最偏遠的寺廟之一,想要到達這裡只能從贊斯卡的Purne村徒步前往。遠望Phugtal寺,好似一個蜂巢從山崖上的巨大洞穴中延伸出來,映襯著湛藍如洗的天空,翡翠一樣明媚通透的河水,顯示出不屬於塵世的超脫之美。

拉達克因為沒有工業污染,他們的天空與湖水,就像他們身上所佩戴的綠松石的一樣碧藍。雪山映照著澄碧的湖水,谷地綠洲的景觀與四周那些寸草不生的荒原高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

拉達克人大都以務農為主,農產品僅限於少數幾種耐旱和耐寒的作物,如大麥、小麥和少數幾種作物。由於當地土質干瘠,為了解決耕作勞力問題,他們利用乳牛與氂牛配種培育出一種當地語稱作「DZOS」(德佐)的新品種牛。

「DZOS」德佐牛

德佐牛生性刻苦耐勞,為拉達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作夥伴。至於偏遠山區的居民,則以烤大麥或蕎麥粉(TSAMPA)為主食,摻有奶油的綠咸茶則是日常飲料。

拉達克的女人,可以同時嫁給好幾個男人,但只限於丈夫的兄弟們。拉達克人像藏人一樣,牛和馬的糞便,由野外檢拾回來,用雙手將其調理成大餅狀,糊貼在院牆上晒乾,儲存起來,用以做冬天的燃料、煮飯或取暖。

馬球運動在拉達克已風靡千年,雖說關於馬球的起源說法不一,有波斯起源說、西藏起源說、中原起源說以及西北游牧民族起源說等4種說法。但不論從何種說法看,這項運動在拉達克都至少有千年以上的歷史。每逢拉達克節,列城都會舉行盛大的馬球比賽。

拉達克迄今仍是中、印、阿、巴四國未定界—拉達克1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上,這個千岩萬壑,民風淳樸,地球上最偏僻的一隅,也是最後一個世外桃源,正因為是四國的未定界,使得拉達克如此脆弱的結構可能隨時會遭受破壞。

拉達克山谷區的居民們,雖然物質條件極其貧乏,但他們卻是一群開朗快樂的佛教徒。當他們一開口用當地的方言「JULEY」向你問好時,真情和善的天性立即流露於外。當地居民閑暇時刻,喜歡忘情跳舞、切磋弓術。

或許,

快樂真的與貧富無關,

只與內心相連。

願這份隱藏在喜馬拉雅的純凈,

永遠不會被打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梵林國際 的精彩文章:

梵林文化-騎龍布祿金剛:白財神

TAG:梵林國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