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林文化-藏傳佛教浮屠之美
什麼是浮屠?《佛學大辭典》中的解釋是:【浮屠】(雜語)Buddha,亦作浮圖,休屠,皆即佛陀之異譯。佛教為佛所創,古人因稱佛教徒為浮屠,佛教為浮屠道,後並稱佛塔為浮屠。
藏傳佛教佛塔建築形制不同,功用各異。從形制上看,主要有壇城式和覆缽式兩種。壇城式佛塔一般採用土石結構建造,規模宏大,巍峨矗立,十分壯觀。而且其形制頗具壇城形,加之主要又按照佛教的壇城義理構形,故帶有濃郁的宗教神聖氣氛。
壇城又稱「曼荼羅」,是古印度密教修秘法時防止魔眾侵入,在修法場地築起的圓形或方形土台。認為此處充滿佛與菩薩。曼荼羅分為多種,各描繪象徵不同的佛教義理。代表各種佛教義理的各種形式和類別的曼荼羅可用圖案、佛、菩薩表示。
也可以建造佛塔來表示其方位布局,這種按照密宗曼荼羅義理構想的佛塔建築,就形成了壇城式佛塔的基本特徵,這種佛塔在建築群中佔據主導地位,寺院其它建築往往以它為中心向四周分布。這種佛塔多見於早期藏傳佛教寺院周圍或寺院中。
覆缽式佛塔寬肩圓腹,身大而圓,就象一個倒扣著的僧缽,又因肚象瓶,故俗稱為「瓶塔」。塔頂一般有鍍金銅華蓋,邊緣懸風鈴,華蓋頂上有鎏金火焰寶珠塔剎。它往往披金戴銀,威嚴壯美,給人以清凈肅穆之感。
這種佛塔,藏語稱之為「噶丹卻丹」,俗稱喇嘛塔。它深受藏傳佛教各派所喜愛,各派高僧大德,僧侶大眾都把它作為供放佛舍利、活佛肉身法體和各種法物的靈塔。
從佛塔的功用上看,藏傳佛教佛塔大致分為靈塔和經塔兩類。靈塔,也叫「舍利塔」,是儲存和供奉大小喇嘛僧眾的真身或真身舍利的墳冢。這種塔可建在露天,也可建在寺院室內。塔的大小和裝飾繁簡以被葬喇嘛僧侶的身份而定。
經塔,包括菩提塔、過街塔等。它作儲存供奉佛經、佛像等用。經塔一般建在寺院周圍或山頂路旁等處,大的如西藏江孜白居寺菩提塔,塔座面積為2200平方米,全高約40米。最小的經塔叫瑪尼塔,是信徒們隨便在路旁堆起的一堆石頭。
阿里扎達縣多鄉的佛塔
藏北海拔最高的湖——納木錯湖畔的佛塔
拉薩布達拉宮北側的佛塔
拉薩姐德秀的佛塔
清晨的阿里古格佛塔
日喀則扎什倫布寺的佛塔
西藏阿里措勤縣旁的佛塔群
西藏阿里古格佛塔群,歷史留下了諸多的痕印
西藏阿里普蘭縣旁的佛塔
甘肅朗木寺佛塔
西藏霍爾鄉瑪旁雍措佛塔與瑪尼石
西藏江孜白居寺佛塔
西藏山南海布日神山佛塔
西藏山南曲龍寺佛塔
西藏山南桑耶寺佛塔
西藏扎達縣托林寺佛塔
西藏珠峰絨布寺佛塔
千年難得一見,見者必得大福報!
寶爾汗佛塔座落於呼和浩特市玉泉公園內
佛塔是諸佛智慧的代表。釋迦牟尼佛曾親口說:「恭敬供養現在的我與將來以清凈心、恭敬心供養我的靈塔無有任何差別。」轉繞佛塔既可凈除多生累世的業障,又可獲得無量功德,我們應當珍惜這一機會。
TAG:梵林國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