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寄望鎮壓武昌起義的陸軍大臣成了民國上將 蔭昌袁世凱啥關係
如果說起清王朝最後一任陸軍大臣蔭昌的混世故事,還得先看看這段往事的時代背景: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清末洋氣的陸軍大臣蔭昌)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11月,光緒皇帝的胞弟、第二代醇親王、朝廷軍機大臣載灃之子,4歲的溥儀入承大統,稱為「名氣」也不小的宣統皇帝。載灃則受慈禧太后臨終之命,出任監國攝政王,成為清王朝最後三年的實際的統治者。
兒子做了皇帝之後,由於之前袁世凱曾出賣過光緒帝,載灃對袁世凱早就懷有切齒之恨,況且,袁世凱此時位高權重,大大威脅著他年幼兒子溥儀的皇位。
故此,載灃執政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殺掉袁世凱,結果殺而不成,又決定將其罷黜。當時全國有戰鬥力的軍隊實權都掌握在漢族將領手中,袁世凱掌管的北洋新軍,更是尾大不掉。載灃武斷地以有「足疾」為由,堅決解除了袁世凱的一切官職,把他趕回了原籍。
宣統元年(1909年),載灃代表皇帝出任全國陸海軍大元帥,宣布統一全國軍政大權。同時任用皇族宗親載澤、毓朗、善耆等掌握建立新軍事務;任命桂良、風山為江寧、廣州將軍,蔭昌為陸軍大臣;又委派胞弟載洵、載濤分赴歐美各國考察陸海軍。兩人回國後,載洵為海軍部大臣,載濤為軍諮府大臣,並代載灃統帥禁衛軍。
載灃的這一套親貴攬權的舉措,目的完全是為了鞏固大清江山社稷,加強皇室地位,並排擠壓制漢族官員。可遺憾的是,這些親貴並不忠君愛國,他們把持政柄之餘,各立門戶,結黨營私,使清末政局更為混亂。而袁世凱雖然被罷黜,但北洋新軍是他一手培養的,他的個人勢力根深蒂固,在老家「養病」的袁世凱,表面故作清閑,實際上密切關注著政局走向,隨時準備捲土重來。
宣統三年(1911年)十月十日,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武昌起義爆發,革命風暴震驚了清末皇室。載灃與臣僚緊急商議後,迅速作出反應。1911年10月12日,朝廷宣布撤銷川漢鐵路總辦瑞澄的職務,命他戴罪立功,暫時署理湖廣總督;停止永平(河北盧龍縣)秋操,令陸軍大臣蔭昌迅速趕赴湖北,所有湖北各軍及赴援軍隊均任其節制;令海軍提督薩鎮冰率領海軍和長江水師,迅速開往武漢江面···
致此,本篇歷史故事的主人公蔭昌,肩負滿清王朝覆滅前的最後希望登場了。
蔭昌何許人?其實,他在清末歷史上也算得上是一個風雲人物。
1859年出生的蔭昌,字午樓,滿洲正白旗人。因為滿洲人有稱名不舉姓的習俗,所以歷史資料上沒記載他的姓氏是啥。
蔭昌的成名與幼年學外語的經歷有關。當時清政府與洋人打交道急需翻譯人才,但時人多鄙視洋務外文,無人報名。於是,非親近貴族出身的蔭昌13歲就被朝廷強行派往京師同文館學德語。
但是這蔭昌這廝很不努力,學業一塌糊塗。幾年後,他被朝廷派往德國學習陸軍教程,卻連日常德文都不能應對,出了許多洋相。
那麼,不學無術,出身又不顯赫的蔭昌怎麼能混成朝中的陸軍大臣軍呢?許多史料認為,這與他的「善交際」有關。
蔭昌在德國留學期間,與時為皇太子的德皇威廉二世同班。兩人脾氣相投,秉性愛好接近,竟然成了好友。正因為這層關係,蔭昌後來為清朝與德國之間的外交發揮了不少關鍵作用,
作為一名滿人子弟,光緒十年(1884年),蔭昌進入德國軍事學校學習軍事操作技術一年。他在國外剪了辮子,畢業後奉派押運地雷等軍火返國,交給北洋新軍並參與北洋新軍建設。
光緒十一年,他出任北洋武備學堂翻譯,繼補道員,歷升武備學堂監督、幫辦、總辦。
李鴻章辦天津武備學堂,袁世凱辦北洋軍,都採用德式操典,少不了請蔭昌幫忙。蔭昌向李鴻章推薦了自己熟識的德奧武官來華任教,還擔任武備學堂多年的總辦。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德國強佔中國膠州灣。這年冬天,蔭昌奉命協助朝廷大臣對德交涉路礦事宜。
光緒二十六年三月,他調至山東佐贊軍務,在山東巡撫袁世凱麾下,任副都統,參與對義和團的鎮壓,也由此與袁世凱結下比對皇上還親的淵源。
這年三月下旬日,袁世凱委派蔭昌與華德鐵路公司總辦錫巴樂、德軍軍官布德樂議訂鐵路章程28條並正式簽定。同時與德國山東礦務公司總辦米海里等簽訂《山東華德礦務公司章程》。
(袁世凱)
不久,袁世凱搞起小站練兵,請蔭昌給推薦人才,他就推薦了在自己管過的武備學堂畢業生馮國璋、段祺瑞、梁華殿和王士珍,他們後來都成為北洋幹將,除了梁華殿,另三位便是近現代史上的「北洋三傑」,號稱龍、虎、狗。
據說一次慈禧太后接見,蔭昌竟敢身著洋式裝扮去拜見。因為他在國外剪了辮子,把太監們嚇得夠嗆,生怕惹怒老佛爺。而慈禧太后知道蔭昌與德皇的關係,自己又被德國人統帥的八國聯軍嚇破了膽,因此對他剪辮子的裝扮假作沒看見。
傳說八國聯軍侵華時,正是蔭昌在德國一手斡旋,才有了德國皇帝的「讓步」。同時,連當時八國聯軍的總司令瓦德西見到蔭昌,也都鞠躬行禮。就憑這些影響,蔭昌在清末朝野基本無人敢惹。慈禧太后看到蔭昌沒有辮子,能假裝沒有看見,也就不奇怪了。
八國聯軍攻進北京,清廷戰敗求和。1901年1月15日,李鴻章和慶親王奕劻在得到慈禧批准,在《議和大綱》上簽字畫押。3月,奉派回京協辦與八國聯軍議和的廕昌,在虎坊橋東為外國侵略軍亡靈設棚路祭,各國公使前往弔唁,李鴻章派廕昌在棚殷勤招待。
不久,朝廷以功加授蔭昌侍郎銜正白旗漢軍副都統。7月,清朝廷派醇親王載灃為頭等專使大臣,前往德國對克林德在北京被殺身死表示「慚悔」道歉。並命前內閣侍讀學士張翼、副都統蔭昌隨同前往,參贊一切。隨後,蔭昌正式出任清帝國駐德國欽差大臣,繼兼駐荷蘭欽差大臣。後以侍郎銜出使德國大臣。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9月,蔭昌任滿被召回國,以正白旗漢軍副都統加兵部侍郎銜署江北提督,繼而出任陸軍部右侍郎兼署江北提督。第二年8月出任陸軍部尚書,改陸軍大臣,訓練近畿各鎮大臣。此時,他的權勢已經超過袁世凱。
據說,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繼去世,攝政王載灃打算殺掉袁世凱泄憤時,正是蔭昌勸阻,陳說利弊才救老袁了一命,所以袁世凱後來一直把他當成救命恩人。
蔭昌作為晚清的陸軍大臣,掌管大清軍權。當時滿族旗人在北洋軍有基礎而且懂點軍事的只有蔭昌和良弼。但兩人最大不同,是良弼更加忠誠,並能帶兵打仗;而蔭昌則是草包一個。且極其迷信袁世凱。而且袁世凱的女兒袁復禎還嫁給了蔭昌之子蔭鐵閣,兩人成了兒女親家。
蔭昌有著這麼厚重的人際關係,攝政王載灃以為蔭昌定能駕馭北洋新軍,所以將他倚為干城,武昌起義後立即派他南下鎮壓革命。
後來的史實證明,清朝廷在此關鍵時刻選人犯了一個大錯,即選派了陸軍大臣蔭昌帶兵去鎮壓,而沒有派真正能打又忠君的良弼。
良弼後來也幾次要求帶兵上前線平叛,並願立軍令狀,要三月內拿下叛亂。但他等來的卻是革命黨人投來的殺身炸彈。
1911年10月,蔭昌肩負挽救大清國命運的重託,被迫坐上火車前往進剿起義。他隨行帶的作戰物品很奇葩,光罐頭洋酒等食物,就裝了兩車廂。
戰事發生在武昌,然而這位剿辦大臣走到河南信陽就不肯再走了。待率軍開到湖北前線,武昌起義已經進入了第十天。而蔭昌則把指揮部安在火車上,架了機槍和大炮,重兵環繞。蔭昌十多天都沒下車,還下令把火車車廂前後各掛了一個車頭,既可以前進,也可以隨時後退。
(武昌起義圖片)
一天凌晨,衛兵突然來報,有三四百個革命黨朝著火車指揮部奔來,蔭昌趕緊命令火車倒退逃離。結果開出沒多遠,才發現來者並非革命黨,而是百十號采棉花的農民,其中還有不少老人婦女。蔭昌據此給歷史留下一段笑料
對行將沒落的滿清朝廷來說,派出蔭昌這樣的「將才」無疑是是自毀江山。而對革命黨人來說,蔭昌這樣蠢豬不如的對手,簡直就是最有力的同盟。
在蔭昌帶兵上前線之前,他沒忘竭力推薦袁世凱出山。因此有人說,蔭昌對清朝的覆滅,負有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
武昌起義帶來的連鎖反應,使清廷陷入岌岌可危境地。主政的攝政王載灃在走投無路之際,不得不重新估計形勢,認為:「不用袁世凱指日可亡,如用袁世凱或可不之···」。
宣統三年(1911年)10月14日,載灃任命袁世凱為湖廣總督,要他率領北洋軍去鎮壓革命。野心勃勃的袁世凱對此並不滿足,他以「足疾未痊」為由,拒不出山。10月27日,清廷再任命袁世凱為欽差大臣,節制湖北水陸各軍。11月1日,載灃宣布解散皇族內閣,任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至此,載灃將軍政大權全部拱讓給了曾被他罷斥回籍的袁世凱。
心滿意足的袁世凱,這才立即派兵攻打武漢革命軍,奪取了漢口。
不久,卸任的前監國攝政王載灃,以醇親王的名義退歸藩邸,清廷的一切自衛堡壘,盡自行撤毀,只留下一個孤兒,一個寡婦,再無能力抵禦袁世凱的操縱與欺詐。民國元年(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頒布清帝退位詔書,大清王朝終於謝幕。
進入民國,袁世凱如願當上了大總統,蔭昌則以他與袁世凱的特殊關係,成為唯一留在民國當高官的滿洲人。袁世凱任命他為高級顧問、侍從武長官和軍事處總長等職務,民國三年授予他陸軍上將軍銜。蔭昌還親自給袁世凱的國歌《中華雄踞天地間》譜了曲。
1915年,袁世凱密謀倒退稱帝,蔭昌竭力勸進支持。翌年六月,袁世凱病死,黎元洪就任大總統,蔭昌在北洋政府地位沒受影響,仍任高職。
民國六年6月,辮帥張勳帶兵晉京扶持遜帝溥儀復辟,蔭昌隨即向黎元洪辭了民國的職務,潛入紫禁城當上禁衛軍統領。十幾天的復辟失敗後,廕昌進無路退無顏,處境十分狼狽。據說他走投無路時,曾自刎未死,自言:「誰知,我兩面不討好!」
可是去職不到五個月,他又奇蹟般出任了民國參謀總長。
(劇照)
蔭昌的人生結局還可以,畢竟他的專長是「交際」而不是「統軍」。他不僅給袁世凱當過總統府侍從武官長,給馮國璋做了參謀總長,還在徐世昌麾下成了庄威上將軍。哪一位民國元首上台,都少不了蔭昌的飯碗。
民國十一年(1922年),已退位的末代皇帝溥儀大婚,蔭昌以民國總統府侍從長的身份,代表中華民國,向溥儀鞠躬,以對外國君主禮節,表示祝賀。之後又立即跪在地上叩首,並對溥儀說「剛才行鞠躬禮那是代表民國的,現在奴才以滿人身份給皇上行禮···」。
這看似滑稽可笑的舉動,卻可佐證蔭昌的確已把各級人際關係玩得爛熟了。
1928年,在張作霖的安國軍政府執政時,蔭昌病逝,終年69歲。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本欄目,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本文配圖均源於網路)
※世界各地有多少唐人街 最多的國家竟是這個
※難忘的綠皮車 更難忘的一次尷尬擠車經歷
TAG:掌心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