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港式」瘋狂幼升小:4歲小孩上20個興趣班!搶在起跑線?

「港式」瘋狂幼升小:4歲小孩上20個興趣班!搶在起跑線?

輸在起跑線,毀不了你的一生。

起跑線

「在香港,如果不做兩件事,那你就能過得很瀟洒。

第一,不買房子;第二,不生小孩。

買房子就會被銀行綁住,生小孩就會被社會綁住。」

這是一位為了兒子「幼升小」終年奔波的虎媽的感悟。

兒子才五歲半,卻已經得到北京大學頒發的普通話證書。

小學都還沒有上,拼音早就超過了小學水平;

甚至成年人都未必認得出的英文,他卻如數家珍。

為了不讓兒子輸在起跑線上,這位虎媽從兒子出生時便已經準備好了各種興趣班:

中文、英文、數學、體操、游泳···就這樣,她仍覺得做得遠遠不夠。

她太明白,身處這個社會,

你不愛競爭,但競爭會找上你!孩子必須要贏在起跑線上。

就算上不計其數的興趣班,仍非家長們心中的完美起跑線。

在香港,父母滿意的名校只招收1月出生的寶寶,

因此一月生才是最完美的起跑線,贏在子宮裡,才是真正的人生贏家。

27歲的香港二胎媽媽Irene已經懷胎五月。

對比一歲的兒子,她這次終於能自信地說出,

「這次我要做足準備,因為我要寶寶贏在子宮裡。」

儘管一歲的兒子活潑可愛,在Irene的眼裡兒子卻是「番薯」(粵語指獃頭獃腦),

因為從未接受過任何幼兒培訓,在多次幼升小面試中頻頻失利。

自己的兒子已經落後起跑線太多,她只能從未出生的寶寶身上爭取:未出生的胎教,三個月的早教,五個月上嬰兒學前班···

而已經落後的兒子,只能從現在開始上各種幼兒學前班、面試班。別人家孩子有的,自己孩子也一定不能少。

如果自己孩子沒有上那些班,那便意味著會輸,

輸掉的不僅是進不了名校的機會,更是他的整個人生。

只有進入了有名的幼兒園,才能進入好的小學,才能進入好的中學、大學,最終才會有一份好的工作,有個成功的人生。

在香港,家長心儀學校的入學名額遠遠夠不上他們的需求。

為了孩子能名校,有些爸爸不惜去面試幼兒園的校工,如果說周五面試,周四的校門口排著的隊便到了街尾。

這一切只有一個目的:搶先進名校,加入人生勝利組。

因此,孩子越早學越好,興趣班越厲害越好,該拿的證書一張都不能少。

為人父母,自家孩子一定不能比別人差。

「你學10個興趣班,我就要學20個」。

幼兒園期間的樂器學到8級,我的孩子就要拿到表演級。

這條起跑線,似乎不是孩子的起跑線,而是家長們的起跑線,已經輸掉的前半生,當然要從孩子的身上贏回來。

似乎,孩子的人生就是家長的人生,孩子不僅是孩子,更是父母人生的勳章,是他們閑暇時可以炫耀的另一資本。

所以要拼死拼活為孩子做出」最好「的選擇。

而這」最好「的選擇,卻是連一個成年人都無法忍受。

早上八點上學前,虎媽的日常便已開始,「媽媽會幫你成為優秀的女生,一起沖入名校」。

而上學的路上,虎媽為女兒找學習的機會簡直是無孔不入。路邊的路牌、電箱、電車,一路上,要學習的事物無處不在。

就算是在車上能趁吃早飯,也要拿著拼讀卡片學習。

子女的人生成敗,就取決於孩子上哪間小學開始,

所以必須要爭分奪秒,利用好一切時間。

上午的幼兒園時間剛結束,虎媽便匆匆拉著女兒另一件幼兒園接著下午的課程,連換校服都只能在公共場所,一切只為了「保證學滿六個小時」。

而為了孩子能在小學入學前拿夠不比同齡人少的獎盃,孩子必須在六個小時之後,再去上由國家教練培訓的游泳班,然後是名師舞蹈課。

而終於在晚上八點回到家,才發現還要做小學生的功課。這一切,只是一個香港幼兒園孩子最普通不過的日常。

家長心態:別人都這樣,我們不這樣,就輸了。

整個戰場明明是大人的,卻不知從何時起轉移到孩子身上了。

五花八門的教育,成了父母攀比的利器,而非孩子們成長逐夢的翅膀。

少有父母在意過孩子是怎麼想的,而多數的孩子似乎根本就不知道為什麼要學,只知道父母要求去學,或者我需要去學。

孩子費勁心思,只想換取父母滿意。

才小學三年級的小男孩,在鋼琴比賽中因為失誤沒有達到預期,走下台後抬頭看了媽媽一眼,除了失望的搖頭別無其他,再優秀的小孩也只能拿出紙巾偷偷地抹眼淚。

這位媽媽似乎忘記了,失誤的是兒子,而不是比賽。

當一個人脆弱的時候,哪怕是輕微的觸碰都能給人無比溫暖,更何況是十月懷胎生的兒子,媽媽卻只記得兒子沒有得獎。

到底父母的焦慮是外界給的,還是孩子給的?還是自己無休止的攀比心和不甘自己平凡到庸俗的固執?孩子的存在,真的是讓大人為所欲為嗎?

已經10歲的Tessa,品學兼優,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拿過的獎項證書數不勝數,就算放在美國數千人的千人的夏令營中也能穩居前50。

如此十項全能的孩子,卻總是擔心」如果我不進步,那就會退步「。

人生不是短跑,不是簡單的衝刺就好,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場馬拉松。

馬拉松中,從來沒人搶跑,更沒有人在起跑線上就拚命地往前跑,堅持下來贏在終點才有獎牌。

德國人口只有8200萬,不過我們一個省那麼多,而這個人口小國里獲得的獎項,卻有50%的諾貝爾獎,他們還培養了全世界最多的設計師。

他們的秘訣很簡單: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在連續多屆的」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中,芬蘭、香港孩子的成績始終穩居前茅,甚至有幾屆評估中芬蘭的孩子成績奪得所有科目冠軍。

香港的孩子是用童年換取的學習時間,而芬蘭,卻是讓每個孩子盡情地享受童年。因為,人生中童年最大。

那張空白的紙面上,只有在童年時才有無限的可能。

每個孩子都是天才,如果用爬樹能力來斷定一條魚有多少才幹,那它整個人生都會認為自己愚蠢不堪。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藉助你來到這個世界,卻並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贏在起跑線,不是不斷地揠苗助長,而是培養他成為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即使讀不了名校,做不了偉人,他依舊能做一些對這個社會意義的事,哪怕把地上的垃圾隨手撿起來,都是為人稱讚。

盧梭說過,兒童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浪費時間,慢得無藥可救的烏龜,最終還是贏過了兔子。

資料來源:TVB紀錄片《沒有起跑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非凡 的精彩文章:

這個同濟博士,教大媽種花帶小孩澆水,讓家門口變身小「森林」!
巫漪麗去世,她曾用一首《梁祝》驚艷了世界

TAG:藝非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