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遇冷風就頭痛?有個方子專治遇風頭痛
導讀:
有一種頭痛,遇風易發,日久不愈,有沒有一個專門解決此種頭痛的方子呢?答案是肯定的,翻一翻《醫宗金鑒》,我們可以找到一個方子——芎芷石膏湯。
遇風頭痛,用芎芷石膏湯
主編/邱敏 唐軍
頭痛是指由於外感與內傷,致使脈絡拘急或失養,清竅不利所引起的以頭部疼痛為主要臨床特徵的疾病。根據「傷於風者,上先受之」「巔高之上,唯風可到」,從《內經》始稱本病為「腦風」「首風」,《素問·五臟生成》提出「是以頭痛巔疾,下虛上實」的病機。張仲景在《傷寒論》太陽、陽明、少陽、厥陰病篇章中較詳細地論述了外感頭痛病的辨證論治。《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對內傷頭痛有較充分的認識:「有氣血食厥而疼者,有五臟氣鬱厥而疼者。」《東垣十書》指出外感與內傷均可引起頭痛,據病因和癥狀不同而有傷寒頭痛、濕熱頭痛、偏頭痛、真頭痛、氣虛頭痛、血虛頭痛、氣血俱虛頭痛、厥逆頭痛等,還補充了太陰頭痛和少陰頭痛,從而為頭痛分經用藥創造了條件。《古今醫統大全·頭痛大法分內外之因》對頭痛病進行系統總結:「頭痛自內而致者,氣血痰飲、五臟氣鬱之病,東垣論氣虛、血虛、痰厥頭痛之類是也;自外而致者,風寒暑濕之病,仲景傷寒、東垣六經之類是也。」關於頭風的治療,《醫確·頭痛》提出:「須分內外虛實。」實為中醫治療頭風的綱領。
芎芷石膏湯為《醫宗金鑒》方,在筆者學習方劑時記得該方主治外感風熱所致頭風,跟曾老師臨床研習中,老師使用該方治療反覆發作之頭風證,獲得較好臨床療效,通過老師點撥,大有所獲。
驗案
胡某,男,41歲,2013年11月2日初診。
患者訴患偏頭風十餘年,每遇冷風則發作,頭痛如劈,十分痛苦,反覆延醫。西醫診斷為血管神經性頭痛,予氟桂利嗪(西比林)、尼莫地平、加巴噴汀、卡馬西平等藥物口服,療效不佳。1周前夜歸受寒,再次發作,刻下症見:頭痛,以雙側太陽穴明顯,呈陣發性發作,銳痛,腰背酸痛,口乾苦,舌紅瘦偏暗,苔滑膩,脈弦。
辨證:風寒外束,太少樞機不利,日久化熱,入絡。
治法:疏風散寒,和解太少,清瀉鬱熱,通絡止痛。
方葯:黃芩12g,柴胡12g,法半夏12g,羌活、獨活各10g,川芎10g,細辛6g,防風12g,柴胡12g,藁本30g,刺蒺藜30g,白芷12g,蒲公英30g,石膏24g,鉤藤30g,蔓荊子10g,野菊花12g,地龍6g,吳茱萸6g,川牛膝20g,乳香、沒藥各10g,五靈脂10g。7劑,水煎服,每日1劑。
圖:柴胡
並告之勿食辛辣油膩飲食,避風寒,慎起居,節勞作,暢情志,清淡飲食。
2013年11月15日二診。患者喜形於色,訴:服藥後頭痛明顯好轉,現頸肩強痛,腰酸脹,稍感腹脹,時有打嗝,紅瘦,苔薄稍滑。
辨證:服藥後太少二經經氣得通,內蘊之邪熱、久病伏於絡脈之病邪亦減,但時處深秋初冬,天涼風寒,太陽風寒外束未徹,胃氣失和降,辨證為風寒外束,太陽、陽明經氣不利。
治法:宣散風寒,和胃降氣。
方葯:蔓荊子12g,防風6g,川芎10g,茯苓30g,黃芩12g,法半夏12g,鉤藤30g,厚朴10g,枳殼6g,砂仁6g,羌活、獨活各10g,雞內金10g,藁本15g,白芷12g。6劑,水煎服,每日1劑。
按
芎芷石膏湯記載於《醫宗金鑒》四十三卷,由川芎、白芷、石膏、藁本、羌活、菊花組成。方中川芎味辛性溫,《神農本草經》雲其主「中風入腦頭痛,寒痹,筋攣緩急」;白芷,《神農本草經》載其功效主治:「風頭(頭風)侵目淚出。」《名醫別錄》載其能療「風痛頭眩」。石膏性辛大寒,味甘,《藥性論》謂其「治傷寒頭痛如裂」。三葯合用,辛能止痛,溫能散寒,甘寒解熱,加用藁本、羌活祛風散寒、止痛,菊花疏散風熱、祛風明目,主治外感風熱,太陽樞機不利之頭痛,此為該方使用之常法耶。
圖:白芷
但該病例為反覆發作的偏頭痛,根據病程之新舊當為內傷頭痛,如何使用該方?筆者將此疑問請教於老師,老師答到:「病程之長短非判斷外感、內傷的絕對標準,此病例每受外風則發病,有明顯外感特徵,所以當使用辛溫散寒、解表止痛之藥物,患者病程日久,加之飲食不節,喜食辛辣厚味,日久化熱,久病入絡,故用芎芷石膏湯治療該病,並予地龍、乳香、沒藥、五靈脂等搜絡化瘀之品。且《醫宗金鑒》所載芎芷石膏湯原文,該方除治療外感風熱頭痛外,條文中明言其主治「頭痛眩暈,頭風盛時發作,日久不愈。」聞曾師所言,茅塞頓開,課後立即查看《醫宗金鑒》所載,果如師言,老專家讀經典,用經典,對經典條文理解、運用已經純熟到如此地步,我等後學當以此為榜樣,努力學習之。
養生正道
版權聲明
TAG:養生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