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盛世結局:漢武帝能大破匈奴,隋煬帝挖條運河,怎麼就亡國?

盛世結局:漢武帝能大破匈奴,隋煬帝挖條運河,怎麼就亡國?

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幾個著名的盛世:文景之治、開皇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所謂的盛世,指的是國家在比較長的時間裡經濟繁榮,政局穩定,軍事強大。史書上對於文景之治和開皇之治的描述非常相似,文景之治是中國漢代長期的休養生息之後,國家非常富裕----糧倉里的糧食開始腐爛,京師府庫錢財百萬,串錢的繩子都爛了;史書對開皇之治的描述也類似,隋文帝楊堅在勵精圖治之後,國家空前富裕----主要體現在「府庫皆滿」。

比較巧合的是,在經歷了所謂的「治世」之後,兩朝都各自出現了一位我國歷史上千年一遇的好大喜功的帝王,一位是漢武帝,一位是隋煬帝。

漢武大帝的祖爺爺劉邦開始,漢朝經歷了大半個世紀的休養生息,皇帝帶頭穿粗布衣服,重農抑商,不敢驚擾民力,不敢對外戰爭,尤其是漢高祖自己差點被匈奴活捉於白登成後,整個個王朝始終低調的積累財富、積蓄國力狀態。在這樣的背景下,漢武帝繼位後連續對匈奴發動了三次戰爭,徹底解除了匈奴對中原王朝的威脅。除此之外,漢武帝還破越南、朝鮮、西域。

當然,縱觀漢武帝一生,雖然武功蓋世,後世無人可及,但卻逃不脫奢侈無度,窮兵黷武評價。但是漢武帝之後,漢朝仍然繼續存在了九十多年。漢武帝雖然大大的消耗了漢朝的國力,卻沒有對西漢王朝造成致命的傷害。西漢最後的滅亡也並非國家窮困潦倒百姓揭竿而起導致的,而是因為丞相王莽發動政變引發的。

與漢武帝非常相似的隋煬帝,他的父親隋文帝楊堅時期中國出現了「開皇之治」。開皇之治前隋朝雖然經歷了全國統一戰爭,但是由於自東漢末年以來,我國南方地區長期處於和平狀態,經濟規模擴大,而隋文帝自從篡位北周自立之後,就開始重視民生,輕徭薄賦。所以隋文帝開創的盛世中,國庫中的糧食始終處於盈餘的狀態,史書記載隋文帝晚年「天下儲積得供五、六十年。」

隋煬帝繼承了這樣的成果後,西征吐谷渾,東征高麗,修建大運河。從規模上講,隋煬帝的這幾次戰爭屬於局部戰爭,而不是漢武帝時期的舉國戰爭,僅從規模和難度上看,對國家資源的消耗是非常有限的。隋煬帝真正消耗國力的行為是開鑿大運河以及修築宮殿,史書上稱這些大工程造成了「天下死於役」,不久全國農民起義不斷,天下大亂,隋煬帝被部將所殺。

同樣是盛世過後,漢武帝窮兵黷武,卻能在位55年,成為與秦始皇並稱的千古一帝,他死後西漢依然延續了近一個世紀;隋煬帝卻僅僅在位15年就導致民不聊生,天下大亂而改朝換代。隋煬帝只是多開鑿了一個大運河,對外戰爭規模遠不及漢武帝,為什麼會讓國家迅速疲憊,隋文帝那足夠使用五六十年的儲備去了哪裡呢?

漢武帝和隋煬帝都是吃祖宗留下的本錢,本身確實並沒有太大的差別,真正的差距卻在於「文景之治」和「開皇之治」,盛世之間差異巨大。雖然兩個盛世時期,國庫都非常打的充盈,但是文景之治時地方政府和百姓的生活依然非常富足,《漢書·食貨志》里記載,地方郡國的府庫也是充盈的,只要沒有大的自然災害,百姓也總是能夠自給自足。但是開皇之治卻非常不同,《貞觀政要》里記載李世民批評隋文帝:國庫非常富有,對待百姓卻很苛刻,地方上遇到自然災害的時候,隋文帝依然守著自己的國庫,眼看著百姓餓死也不肯賑災。

漢文帝、漢景帝生活簡樸,是為了避免給百姓和國家造成負擔,隋文帝卻不是這樣的,他只是搜刮百姓,然後積蓄財富,自己也捨不得使用而已。明末思想家王夫之曾經評價隋文帝「隋文帝之儉,非儉也,吝也,不共其德而徒厚其財也。富有四海,求盈不厭,侈其多藏,重毒天下,為惡之大而已矣。」

歷史上另一個典型的例子發生在清朝,雍正皇帝勵精圖治,死後國庫盈餘幾千萬兩,乾隆皇帝是一個大貪官和珅家裡的財產是國庫的十倍。看起來財富聚集的很多,但人們卻認為「康乾盛世」是一個偽盛世。因為這樣的盛世只是皇家錢財看起來用不完,民力卻凋敝,食不果腹。這樣的國力下,如果要對外戰爭,或者實施大的全國性的工程項目,虛假繁榮的本質就會顯現出來。

與雍正皇帝非常類似,隋文帝也非常節儉,捨不得吃喝。但是他們都生出了一個非常能夠消耗的兒子,百姓貧苦根本看不見,民脂民膏理所當然。好在清朝的時候,國家基礎設施已經完備,沒有什麼太大的外患,乾隆皇帝就把雍正朝留下的吃空了,而後世經歷了嘉慶和道光兩代皇帝也沒有把中央財政欠地方的債務還上。隋煬帝就沒那麼幸運了,一條大運河就葬送了整個國家。

這樣勵精圖治的帝王,只考慮到了自己的兒孫,卻忘記了天下的子民,教育出來的兒孫們卻也往往不肖。正如李世民所說:後嗣若賢,自能保其天下;如其不肖,多積倉庫,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天就是歷史 的精彩文章:

最大帝國崛起前夜:中原王朝奉上童男童女,仍要燒毀首都

TAG:今天就是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