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並不是所有的晶元都叫「中國芯」,是有相關標準的!

並不是所有的晶元都叫「中國芯」,是有相關標準的!

眾所周知,自1947年12月,貝爾實驗室里第一隻具備放大功能的晶體管誕生後,晶元就正式成為了全球科技含量最高的產品之一,並且隨著科技越來越發展,晶元的重要性就越來越高。

尤其去年中興事件之後,有關於晶元更是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大家都認為投資晶元就是投資未來。

所以我們看到最近這一年多以來,眾多的企業都在談芯、造芯,還有眾多的本來和晶元無關的企業都說自己其實也是晶元企業的代表,有些完全是技術引入的公司,也說造的是「中國芯」。最近科創板開閘,眾多的企業都說自己造的是「中國芯」,要扎堆上市。

但其實嚴格的來講,並不是所有的晶元都能夠稱之為「中國芯」的,是有相關標準和要求的,今天我們來仔細說說,具體標準是什麼。

在此之前,是有一個CPU自主可控三要素的,一是關於安全方面的要求,必然研製單位符合安全保密的要求。二是關於指令系統方面,要求指令系統是可持續自主發展的,三是關於核心源代碼方面的,即CPU核心源代碼必須是自己編寫的,不能是靠引進來的。

而必須是自主可控的才能稱得上是「中國芯」,也就意味著必然滿足以上三個條件,當然第一個條件容易滿足,第二、三個條件則麻煩一點,尤其目前很多晶元企業都是拿別人的授權,拿別人的源代碼來編寫的,那就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芯」了,你覺得呢?

當然,我們不是要一棍子打死那些靠技術引入的晶元,只是認為消費者不懂,打著「中國芯」的名頭來忽悠消費者,甚至忽悠投資者,就有點過份了,你覺得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際網路亂侃秀 的精彩文章: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第一品牌:年納稅超700億,營收是BAT總和
全球10大晶元代工廠,中國台灣4家,大陸2家,總份額65%!

TAG:網際網路亂侃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