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中會飛的石魚,曾是海神的使者,現在還能見到
各位小可愛大家好,我是希夷你姨,一個沉迷於神話傳說不能自拔的大叔。
「望夫石」的故事很多人都聽說過,但是你們聽過會飛的「石魚」嗎?在奇書《山海經》里,記載著一種上古時期的怪魚,晝伏夜出,飛於海上,從東海到西海,整夜飛翔不止。
文/希夷
符號帝國獨家原創
(一)
向西行走一百八十里,就是泰器山。著名的觀水就是從這裡發源的,觀水又被稱作「灌水」,一直向西流去,最終隱入大漠之中。觀水中多文鰩魚,長得跟鯉魚有幾分相像,身上有青色花紋,腦袋是白色的。文鰩魚長著鳥兒一樣紅色的尖嘴巴,常常在西海上空飛行,又往返於東海,趕著夜色行進。
《山海經·西山經》:「又西百八十里,曰泰器之山。 觀水出焉,西流注於流沙。是多文鰩魚,狀如鯉魚,魚身而鳥翼,蒼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於東海,以夜飛。」
晉代才子左思在《吳都賦》中寫道:「精衛銜石而遇繳,文鰩夜飛而觸綸。」原話就是來自《山海經》的傳說。填海的精衛也是上古時期的神鳥,她是炎帝之女所化,想要填平東海,報自己溺死海中之仇。
文鰩魚能與精衛並稱,可見也不是普通的凡魚,必然是有兩把刷子的。
(二)
不過另一位詩人的說法則令人懷疑,文鰩魚在東海與西海之間飛來飛去,到底是為了什麼?而且選擇在夜色中飛行,又有著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民國胡韞玉《太平洋歸舟中作》詩:「飛潛無主文鰩苦,升謫隨天赤鳳哀。」
說明文鰩魚在空中飛不是本能,也不是為了生計,而是帶著某種使命。或許是為兩海之間的龍王傳遞信息,相當於快遞員。或者是兩個海神為了山珍海味互通有無一起分享,它們就當作是送餐員。
根據古人的描述,文鰩魚不僅是一種「神使」,它們的味道還特別鮮美。比如《呂氏春秋》中所說:「天下味之美者,灌水之魚,名曰文鰩。」
另外文鰩魚還是一種吉祥豐收的象徵,只要是它出現的地方,這裡的莊稼必然會有一個好的收成。郭璞《山海經圖贊》:「見則邑穰,厥名曰鰩。經營二海,矯翼閑(一作間)霄。惟味之奇,見嘆伊皰。」
(三)
《歙州圖經》中則收錄了一個更加神奇的故事:相傳在歙州有一座山叫做赤嶺,赤嶺下有大溪。可能是大禹治水之時,在河中修建了一座巨大的大壩,像山嶺一樣高,擋住了去路,文鰩魚無法順利抵達河流的下游。
大壩太高游不過去,文鰩魚便紛紛選擇在半夜的時候飛過這個絕壁。村民知道之後,就在嶺上綁上一道大網,有的魚僥倖飛過,有的魚運氣不好沒有飛過去,它們就變成了石頭,石魚落入河中,日久天長也不會腐朽,據說有人曾看到這些石魚像長了腳一樣,在往山嶺上爬,想要翻越到大溪的下游。
會飛的魚其實現實中是有的,在奧斯卡著名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就有飛魚,現實中的飛魚雖然沒有文鰩魚那麼神奇,但是它們的味道據說也不錯,而且還是還可以作為一種藥引,對於癲癇等瘋症有緩解作用。
※這座神山有三種不死葯,天地鬼神同食,黃帝親手種植
※千年蛇妖白素貞,竟然是黃帝孫子的化身?《山海經》中的怪獸
TAG:符號帝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