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書法大家和「蝗蟲」的趣事
「張叔未」印。張廷濟(1768-1848年),浙江嘉興人,本名汝林,號叔未,晚號眉壽老人。
精書法各體,學鐘王、米芾、顏真卿、歐陽詢等,又好金石、善鑒賞,古物收藏甚豐。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紫檀刻米芾《捕蝗帖》鎮紙 清乾隆至嘉慶 30.7厘米
2019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一件紫檀鎮紙刻有米芾《捕蝗帖》。與其他米芾的作品相比,這件作品的名氣並不高。
在很多人看來,現存《捕蝗帖》為摹本,難以代表米芾的書寫水平。
米芾《捕蝗帖》
米芾《捕蝗帖》(局部)
米芾曾書寫過《捕蝗帖》,這是無疑的,那麼,《捕蝗帖》書寫的又是怎樣的內容呢?
其原文如下——
「芾頓首再拜。承清問屬邑捕蝗,海浦方暑,恭惟勞神。弊邑上賴德芘(庇),幸無蝗生,而雨沾足,必遂小豐。
聞海境去弊境百里已(以)上,曾有些小,今已靜盡,亦恐民訛,不足信也。近有《秋祭文》,上呈,可發笑。
魯君素謗芾者與薛至親,一體加毀。幸天恩曠盪,盡賴恩芘及此,愧惕愧悌。芾皇恐。」
分析認為,此信是米芾寫給他的上級——其時楚州長官的。
為什麼呢?
因為信件一開始就說,承蒙您過問屬下我捕蝗蟲的事情,然後,米芾就解釋——
蝗蟲這個東西,我們是真沒有呀!您別不信,我們不僅沒有蝗蟲,因為雨水還好,所以今年獲得豐收是一定的。
海州,離我們這裡超過百里,就是有些小的相互影響,但早就沒事了。雖然現在信息發達,但咱們別傳謠、別信謠。
有些官員,他們本來就是一夥兒的,一起來詆毀我。還好,天恩浩蕩,我們這裡是真沒有蝗蟲啊!我很慚愧,也很害怕。
米芾一個勁兒地跟上司解釋蝗蟲,還真是因為有官員為這件事告他的黑狀,從《捕蝗帖》看,還不止一個,都組團了。
米芾與蝗蟲這點事,並不僅見於《捕蝗帖》。
宋代周紫芝《竹坡詩話》中載——
「米元章少時作邑,會歲大旱,遣吏捕蝗甚急。有鄰邑宰忽移文責之,謂吏驅蝗入境。
元章取公牒作一絕句,書其背而遣之,云:『蝗蟲本是天災,不由人力擠排。若是敝邑遣去,卻煩貴縣發來。』見者大笑。 」
按照這個記載,臨邑當時認為米芾把所轄境內的蝗蟲都趕到了臨邑,這是他們那裡蝗蟲泛濫的原因。
米芾當即寫了首詩,說,既然如此,你們都給我趕回來吧!
元人所輯《湖海新聞夷堅志》也記載了這件事,只不過詩作為:
「蝗蟲元是飛空物,天遣來為百姓災;本縣若還驅得去,貴司卻請打回來。」
米芾寫詩譏嘲臨邑官員的這個笑話流傳甚廣,而從《捕蝗帖》可知,在指責米芾的官員中,應有海州的人。
這一點即使在米芾留下的墨跡中也不是孤證。米芾另一幅作品《葛君德忱帖》就留下了這樣的蛛絲馬跡。
米芾《葛君德忱帖》
米芾《葛君德忱帖》(局部)
在《葛君德忱帖》中,米芾寫下了這樣的話——
「漣,陋邦也……此一舟至海三日爾,海蝗雲自山東來,在敝境未過來爾」。
此段文字,似乎也是向同僚解釋當時的蝗情,意思是說,海州這次蝗情,在我們這裡沒有過境。
米芾絮絮叨叨,可見其時百口莫辯之狀。
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此前,人們多依據史料,認為米芾和蝗蟲的糾結髮生於雍丘。
北宋時漣水軍與海州的位置
但是,結合《捕蝗帖》與《葛君德忱帖》有關文字,其時,米芾應在漣水似更為合理。
TAG:樂藏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