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吉林老漢自稱太監養子,還有皇帝御用之物,專家上門勸捐卻遭拒絕

吉林老漢自稱太監養子,還有皇帝御用之物,專家上門勸捐卻遭拒絕

在歷史題材的影視劇中,人們都能看到太監的身影。太監可以說是一種職業,也可以說是一類特殊的人群,他們是封建社會所特有的時代產物,充分體現出封建統治者的殘暴和冷漠。這些太監忍受身體上的殘缺和心靈上的痛苦,在皇宮中苟且地活著。

明朝太監劇照

事實上,大部分太監生活過得並不好 ,稍有過錯就會受到責罰,甚至還可能丟掉性命,因此他們對主子必須忠誠聽話,而且要能夠哄得主子開心,主子一高興,就會有很多賞賜。等到太監老了或是生病失去勞動能力之後,他們就會被逐出皇宮,宮廷僅會發放微薄銀兩做為路費,未來出路全憑其自尋。由於這些太監並沒有子嗣,因此養老就全靠平時攢下的積蓄。一般說來,在皇宮裡混得好的太監,得到賞賜比較多,出宮後因為有錢,晚年到也比較幸福,還能收幾個養子。

故宮紅牆

至於身份卑微的太監,被驅逐出宮後往往沒有容身之地,即使回到家鄉也會受盡歧視,因此很多被驅逐的太監寧可留在京師也不願葉落歸根。對於這些太監,一般會有部分寺廟出面收留,這些寺廟大部分是那些以前混得不錯的太監出資興建的,比如明末大太監魏忠賢就出資修建了西山碧雲寺。這些出資的大太監或許是覺得同病相憐,所以才出資幫扶其他普通太監,也算是抱團取暖。不過到了清末,大多數寺廟卻不再收留這些被驅逐的老太監——太監們想要出宮後能順利進入寺廟養老,必須先加入 「養老義會」並交納數目不小的會費,這樣就將很多太監拒之門外。

清末太監信修明舊照

宣統三年(公元1912年),清朝正式滅亡,中國長達兩千年的封建統治宣告結束,但也因此產生了許多遺留問題,比如成千上萬的太監何去何從?溥儀退位後遣散了一部分,剩下的也在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時四處逃竄。由於事發突然,許多物件來不及打包帶走,溥儀便將一些財物賞給服侍他的太監們。其中有一位曾姓太監,離開皇宮後回到家鄉長春,還收了一個養子,取名曾家根。好在養子非常孝順,讓老人得以安享晚年。

末代皇帝溥儀劇照

上世紀八十年代,由於生活拮据,曾家根為改善生活,拿出了養父留下的一支玉管毛筆,並對外宣稱此筆為宣統皇帝御用。曾家根的行為引起當地文物部門的注意,專家特地跑到曾家根家中拜訪,看到實物後發現筆管為白玉所制,溫如羊脂、潤如秋水,質地細膩高貴,筆桿上還刻有「浩然硃筆」四個字。溥儀錶字浩然,結合用料、做工和所刻文字,專家最終確定此筆就是溥儀御筆。

清代玉筆

專家們在欣喜之下,數次勸說曾家根將玉筆獻給國家,然後曾老漢卻直接予以拒絕,還說曾有人出了十萬他都沒賣。要知道,十萬元在當時來說是一筆巨款,此御筆的價值由此可見一斑。曾家根明確表示,自己要拿這支筆賣個好價格,改善家人的生活,還要再請工人蓋幾間房子。最終,專家們失望地離開了曾家根的家,這支御筆從此也失去消息,令人唏噓感慨不已。

參考文獻:

《中國宦官制度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父親為女兒許下五門親事,成婚前新郎卻全都暴斃,入宮後受封皇后
此人立功無數獲特等功臣,低調生活50年,病終前想回部隊看一眼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