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清朝當官究竟有多困難?大部分讀書人要經歷漫長的考試

在清朝當官究竟有多困難?大部分讀書人要經歷漫長的考試

清朝時老百姓們接觸的最多的官員就是知縣,民間通常會有不少關於知縣的軼事。雖然知縣的品級不高只有七品,但是卻貼近百姓,是老百姓口中的父母官。估計有不少人覺得知縣官位不高,只要有些學問就能勝任,殊不知在清朝想當上一任知縣那難度絕不亞於參加三次高考,有些人更是等到負債纍纍。

在清朝要想為官,應該說有兩種途徑,一種適合寒窗苦讀的書生,另一種適應家境殷實的富二代。要論有能力有學識,肯定是讀書人,畢竟天下學子要經歷多年的苦讀和考試才能被選為候補官員,這難度比現代學生參加高考要難得多,因為它更加考驗人的耐性。

清朝時期,一名普通百姓或者讀書人晉級到候補官員要經歷漫長的蛻變,其中童試、鄉試、會試是必不可少的。有的途中考試不過,又要重新考試,時間過程差不多幾十年。

首先說童試,是這幾種考試中最初級最簡單的,只有通過了童試才能被稱為秀才。有些人認為讀書人都被稱為秀才,實際上書讀的不好連秀才都稱不上;接下來就要進入鄉試階段,鄉試就是比較重要了,清朝時每隔三年才舉行一次鄉試,秀才們要趕到京城或者各省考試點進行考試,只有中榜才能被稱為舉人;

得中舉人後已經可以算是半個仕途中人了,就算日後在會試中落榜也還是有機會被選做學官或者官員。如果有幸通過會試,那麼就很了不起,身份也將變為進士。只有當了進士才有資格參加殿試,由皇帝做主考。

參加殿試首先會選擇前三甲,隨後其他進士繼續參加朝考。只有經過層層篩選後,進士們才能被安排進朝廷的各個部門,或者被指派到全國各地任知府。劉墉的父親在朝中是重臣元老,他自己也是在32歲時才中了進士;而清朝大學子紀曉嵐就很傳奇,6歲時就參加童試並順利成為秀才,還因成績優異被人成為神童。隨後他陸續參加科舉,但是因為家中有變故耽誤考試,直到30歲時才參加會試,中了二甲第四的成績,從此步入仕途。

試問清朝有幾個人有紀曉嵐的才思,大多數考生都是千辛萬苦的讀書,成為進士後留在京城等朝廷分配工作。這等派官的環節真可以用遙遙無期來形容,很多人都是外省考生滯留在京城等分配,結果一等十多年沒有消息,花光了盤纏不說,還可能被分到非常偏遠的地方。

再說說那些花錢捐官的人,一般來說能花錢買官的都是家中有一些資金才撐得起,要不誰也不捨得花過日子的錢去買個官來過癮。

晚清時期,清政府為了填補國庫的窟窿把知縣也當成商品來買賣,只要能出錢也可以像進士一樣等待派官。因此有錢雖然可以買官,但是什麼時候能當上官真不一定,只有朝廷中出現空缺了才有機會頂上。此外,一個知縣雖然級別不高,但是價格卻高達4500兩,並非一般百姓消費得起的。

雖然官不好做,但是真正當上後會發現政府給的薪資少的可憐,一個知縣一年的俸祿也就40餘兩,就算加上朝廷發的上千兩的養廉銀,要想掙回買官的本錢,也得花上四五年的時間。對於買官來做的人來說,當官一來是為了光耀門楣,二來就是為了更快的撈錢,因此知府上任後會想盡辦法盤剝百姓,這也成了刺激知縣們瘋狂撈錢的因素。

只要能當上官,花錢也算值得,但是很多人在買官後等待的過程中就耗費了十多年光陰。有的人一門心思住在京城等待派官的消息,多年下來花光了身上的積蓄,最後不得不靠借高利貸謀生。所以別看知縣的官不大,要想當上也真是不容易呢!當然,知縣以上的官,就更難了。

參考丨《清代稿鈔本》《促織 》《左忠毅公逸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品歷史 的精彩文章:

成語「人盡可夫」寓意歹毒,女子對它避之不及,少有人知道其本義
慈禧身邊紅人李蓮英究竟咋死的?墳墓被打開後,場景卻讓人意外

TAG:一品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