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你所不知道的故宮文物南遷,是國寶顛沛25年的奇蹟

你所不知道的故宮文物南遷,是國寶顛沛25年的奇蹟

這座承載了封建統治600多年歲月的紫禁城,在1925年的10月10號,成為了現在的故宮,也成為了向世人展示中華5000年文明的地方。同時在這一年,故宮有了它第一代的守護人,一代又一代的故宮人,他們在這裡走過無數個日夜和近100年的時間,守護著中華的文化,傳承著中國的精神。只是你可知道,現在展現在人們面前這些完好無損的國寶,曾經有一次長達25年的漂泊歲月。

南遷線路圖

這段歷史,就是絕不容國民遺忘的文物南遷。前段時間趙立新的微博,發出了對於故宮文物幸免於難的疑問,一場網路的口舌之爭,竟然讓國人意識到,原來還有這麼多人對本國的歷史沒有這最根本的敬意,也沒有最基本的了解,甚至連略有所聞都做不到,所以此次想帶你去了解這次文物南遷之旅。其實早在《上新了故宮》和故宮的各種紀錄片以及資料,都有提到過這段過往,只是相較於王朝幾百年的歲月,文物的南遷卻被大多人都忽略了。

南遷統計表

文物南遷這個關係到文化命脈存亡的重大決定,是在1931年開始的,因為在這一年,抗日戰爭爆發,僅隔一年東三省淪陷,存放在瀋陽故宮裡的那批《四庫全書》,也成為了日軍的囊中之物;前面又有圓明園被火燒於一旦的慘痛教訓,這一次故宮的守護人必須做出最正確的決定,所以文物南遷被提上日程。可是這個工程太過於浩大,而且文物又是價值連城的東西,損毀一件就意味著幾千年的文化在逐步消失,所以第一次提出這個決定的時候,基本上受到了大多數人們的反對。

被打包的文物

但是在1933年的元旦,僅三天的時間山海關淪陷,北平失去了最後一道保障,再等下去淪陷的不僅是這座古老城市,還有那些千年文物,所以最早一批的故宮人,就在2月7號的這一個深夜,開始了第一批文物的南遷。誰能知道爭議了兩年的決定,僅用了一個半月不到的時間,便開啟了這個浩大計劃。其實,這是因為故宮的守護者,早在半年前就已經開始做起了準備,他們把這些文物打包記錄,等待著一個最佳時間。你或許很難想像得到,當時就連乾清宮裡面的牌匾、龍椅所有宮殿裡面的全部東西都被打包南遷。

文物到達上海的公報

人們以為這批文物只是離開這座古老宮殿幾個月的時間,誰知這一走就是25年。文物南遷的那個夜晚,整個北平到處都有官兵把守,安靜得像一座空城,那些裝載著文物,貼著封條的木箱,就這樣被裝上板車運送上樓火車站,這是文物的第一次遷徙,也是接下來數十載春秋歲月中,遷移條件最好的一次,這一次的文物首先抵達了上海,只是僅在這裡安穩駐紮了三年時間,日軍不斷進攻上海,這些文物只能先運往南京。

第二次遷移途中

剛到南京沒多久,1937年又爆發了七七事變,所以政府只能夠又一次將文物從南京撤離,這是文物第2次遷移的旅程,此次的工作將分為北路、南路和中路三條路線進行遷移,只是這三趟遷移並沒有到達預先的目的地,北路最後落腳點在峨眉,而南路則到達了貴州安順,中路幾經輾轉到達了樂山。其中最為艱苦的就是北哭的文物遷移,因為在這一路上曾經歷過敵軍轟炸,車輛出現翻車事故,只是最後在文物守護者的拚死保護下,文物未曾丟失一件,不得不說是一次奇蹟。

打包文物的木箱

等到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以後,這些文物才從西南後方開始重新的返途,它們先是被運回到了重慶,在這裡重新聚集以後才運往北京。只是當文物重啟北平的步伐剛開始,解放戰爭又爆發了,那些還留存在重慶的文物,又重新開始了遷移的旅程。這一次的回歸之旅,比想像中更為困難。因為從1948年12月21日開始,這次文物的遷徙之旅目的地不再是故宮,而是成為了台灣。國民黨在這一年的時間中,運往台灣省的文物多達4486箱,其中有2972箱來自故宮。

文物守護者合照

當文物南遷之旅畫上句號以後,有些文物依然存放在地方博物館,而大多此次參與南遷的文物,主要流傳地就在故宮和台北,在1956年所成立的故宮博物院。雖說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藏品遠不如故宮,但是其中也不缺乏精品。現在這批文物對於兩岸人民來說,都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可或缺的存在。只是不管這些文物分散何處,回歸文物南遷本身,這段往事永遠是一個奇蹟,也永遠是故宮守護者在傳承著的歷史溫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鳶飛九天 的精彩文章:

希特勒如果沒有發動對英國和蘇聯的進攻,能否坐穩歐洲大陸?
古代鬧饑荒時,災民們為什麼不捕魚打獵呢?

TAG:鳶飛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