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由山水畫的「藏風聚氣」解讀中國畫的文化至上

由山水畫的「藏風聚氣」解讀中國畫的文化至上

中國畫的畫面中不再有文化,只留下技法後,那麼中國畫也就淪為工藝品,中國畫也不能稱得上是藝術了,也就正式的退出藝術行列舞台。不僅是中國畫,所以的繪畫門類只要是脫離了文化,那就不是藝術。繪畫藝術又有民族、國度之分,之所以有民族、國度之分,就是源於文化,因為每個藝術種類都是建立在自己民族文化之上的,繪畫藝術尤為重要。所以盲目的引進繪畫技法和繪畫理論,盲目的剔除自己文化背景下產生的繪畫技法和理論是不可行的。

由山水畫的「藏風聚氣」解讀中國畫的文化至上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何三寶作品

因為這種情況出現的弊端在中國當代藝術中顯現的尤為突出。就是現在的新水墨,新中國畫也都是有這種病灶。他們的「病」都有一個同樣的病毒,就是拋棄文化,強調技法,強調構成。也不知他們是真沒有想到還是沒去想或者是怎麼樣?

由山水畫的「藏風聚氣」解讀中國畫的文化至上

何三寶作品1

中國畫經歷了文化頹廢時期和文化碰撞時期,在這兩個時期中中國畫的發展也徹底的脫離了文化,走向了裝飾,走向了工藝,走向了構成。所以我們必須要重提「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不僅是重提,更是要用當前的現象重構其「內意」。

由山水畫的「藏風聚氣」解讀中國畫的文化至上

何三寶作品2

在昨天發布的我對「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解中也說過以上的言論。今天還繼續昨天的話題來講述「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意思,以及今人應該怎樣去理解和奉行。「外師造化」如在當今,個人認為更應該是「師古人、師自然、固文化」。

由山水畫的「藏風聚氣」解讀中國畫的文化至上

何三寶作品3

我們以山水畫做例:山水畫,是集中國文化大成的畫中,裡面不僅有自然科學,社會學、哲學、玄學、更是集合了我們中國歷代先賢的智慧結晶。在我發表的唐岱《繪事發微》丘壑篇中有句可很好的釋義,(「村墟煙火,宜在藏風聚氣之所。孤亭草閣,水涯岩邊,參差間出;山腹曠闊,須有雲煙繚繞。)「藏風聚氣」這四個字看似簡單明了,但卻是最具中國文化寫照,也是我們的先賢用智慧和時間所對山水畫的概括(適用於中國畫任何題材)。「藏風聚氣」不僅貫穿中國文化的三個主流(儒、釋、道),更是百家所向。

由山水畫的「藏風聚氣」解讀中國畫的文化至上

何三寶作品4

當代的畫家可能說這是風水畫,其實不然,這是文化,是智慧的結晶。要知道山水之妙在於內不在於外;在於境,不在於形。遠山看其勢,看山川起伏,看雲水環繞,看生機勃勃。近山感其韻,聞其聲,享其情。而這些都建立在「藏風聚氣」之上。所以山水的構圖是有規矩的,這個規矩就是「文化」。肆意構圖可能形式上好看,可是文化卻沒有了!

由山水畫的「藏風聚氣」解讀中國畫的文化至上

何三寶作品5

現代的中國畫,除去哪部分照抄西方,排斥自由文化的之外。還有一部分寫生至上的,認為只有寫生自然,臨摹自然才是中國畫的真諦。在這裡我先聲明不是說這樣不對,而是說寫生臨摹只是中國畫學習的過程,是草稿,是和自然萬物交流、交朋友的手段,而不是最終的 「中國畫」。

由山水畫的「藏風聚氣」解讀中國畫的文化至上

何三寶作品6

要知道當中國畫只是臨摹自然,思想將會變得空淡。中國畫藝術的發展,也不是在工藝上求得變化,或者拼造、或者照抄。中國畫是中國文化的結晶,因而意境才是其筋骨,筆墨只是皮毛。所以當代中國畫必須要尊重文化,尊重歷史。必須要重塑本源。這也是當今應該對「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解讀。

感謝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南省美術家協會山水畫藝委會委員何三寶老師為本文配圖。

本文由《直擊書畫》《藝術先鋒》《書畫界主》《看書賞畫》《書畫知乎》《藝術先知》聯合發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