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濃墨宰相」劉墉書法的渾厚古樸

「濃墨宰相」劉墉書法的渾厚古樸

人書俱老只「羅鍋」

文清筆墨破館閣,龍晴神韻蘇意得。

諸城一筆是自已,廊廟山林度氣魄。

劉墉畫像

劉墉(1719一1804),字崇如,號石庵,山東諸城人。自幼聰慧好學,二十一歲中舉,三十一歲(即乾隆十六年)及進土第。書法以渾厚古樸,貌豐骨勁,絕冠一時,海內推崇第一。

劉墉博覽群帖,青少年時致力於趙、董的秀美書風;中壯年浸淫在蘇東坡之筆墨中;古稀之後從儀鍾繇及六朝碑版。恰是其″蘇黃佳氣本天真,姑射丰姿不惹塵。筆頓墨濃皆入妙,無者機軸出清新″對書法境界的追求。

劉墉作書下筆如鷂搏兎,力重勢猛。線條渾厚勁健,加上用墨濃,使字顯得很有重量感。在結構上善於取橫勢,字形扁闊,重心微低,如鐵餅石盤,穩如泰山,左右結構的字,左部用筆重而密,右部卻散而輕。上下結構的字,上部用筆重大,下部筆觸而細小。純屬有意造成左重右輕,上重下輕。他書的蠅頭小楷結構寬闊,力厚思沉,具有擘巢大字的恢宏氣象。

結體絲毫不令人覺得拘緊,點畫潔凈講究,尤其是粗重與纖細交織在一起,加之偶爾揉入行草筆意,使得整個作品在規模的大效果中不乏生動活潑的情趣。用筆變化豐富,落筆較重,行筆輕鬆自然,線條粗細對比強烈又協調。起筆用"逆蹴″之法,藏鋒入紙。收筆筆鋒內斂,引而不發,含蓄深沉。運筆變化豐富時有秀勁之筆夾雜其中,顯得張弛有度,筆畫的開張和斂縮均出之自然,稚氣與靈氣相輝映。

運筆中常常搭鋒養勢,折鋒取勢,令力在字中,墨色以濃、干為主,墨色濃厚中常透露出一絲光亮。結體用"打迭點畫,放寬一角,使黑白相當,枯潤互映″使一字之內有意留向,與濃郁層疊的點畫相依對,疏朗與稠密並存,枯潤互映。行書用筆圓勁,師古而不泥古,端莊雍容,具有個人風貌。

尤其是行楷用筆精熟,點畫靈動,結字多變,骨力內含,富有節奏感。行草書更突出的是橫輕豎重對比強烈。還特別匠心於撇捺,往往撇重捺輕,撇蓄勢掃出,收筆回鋒,粗重厚實。捺筆多不伸展,或化反捺,或化點形,就是筆鋒磔出,有似蜻蜓點水,輕拂而來。把應該是主筆的捺畫卻簡化成重量小,位置次,用筆輕,活躍體式,調節情趣的一個附屬部件,反之把撇推上了主筆的地位。總而言之,劉墉行書恰好為康有為評曰:″近世行草書作渾厚一路,來有能出石庵之範圍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相約 的精彩文章:

你知道嗎?五四運動的先驅們,個個都是書法高手!

TAG:書畫相約 |